百韵网 >>  正文

血吸虫疫区分布与钉螺孳生环境 血吸虫病的钉螺一般生长在那些地方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12.5.1 血吸虫疫区分布现状

湖南省是我国血吸虫病最流行的地区之一。湖南血吸虫疫区以洞庭湖为中心,分布于常德、益阳、岳阳、长沙、株洲、张家界等六个地市的42个县市区和国有农场,涉及的县市区场总面积4.44万平方公里,人口1500万,分为流行区、传播控制区、阻断传播区等疫情区域。1998年底,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有30个县市区场的243个乡、2491个村,流行区人口3452127人。疫区粪检阳性率为5.58%,实有病人113452人,其中晚期病人6615人。

湖南血吸虫疫区分湖沼型和山丘型。山丘型疫区分布于石门、澧县、临澧、桃源四县交界地带及宁乡县中南部、赫山区谢林港乡等地。湖沼型疫区广泛分布于洞庭湖平原及湘江下游河谷地带,可分为洲滩、湖汊、洲垸和垸内四个亚型。

12.5.2 钉螺孳生环境及分布

钉螺水陆两栖,适于在潮湿、杂草丛生、温度为20~25℃的环境条件下生存繁殖。水淹时间过长或过短,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严重影响钉螺的活力和寿命。垸外钉螺栖居在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之间,常年水线或春汛水位波动较久地带是最密集处,称密螺带。密螺带上下分别是上稀螺带和下稀螺带,上下限分别为最高有螺线和最低有螺线,这称为两线三带结构。据调查,多年平均在四月初以前已被湖水淹没,及6月底以前还未被洪水波及的洲滩,一般无螺。洞庭湖钉螺分布高程自西至东递降。1998年,全省有垸外钉螺1699.3 km2,主要分布在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目平湖的湖内洲滩,其次分布于四口水系的河道洲滩上。

垸内水域,一是孤立的洼地和坑挡水体,水位变化小,一般经数年即可逐渐消灭钉螺;二是与外湖外河有涵闸相隔的内湖及通入内湖的沟渠水体,常需开闸引灌或分蓄堤外的江湖水,钉螺可随水流进入垸内,并沿灌溉沟渠水系而迅速蔓延,形成垸内河网化的钉螺孳生地类型,残存钉螺难以灭净,往往在有螺沟附近造成超重流行。1998年,全省垸内钉螺面积有54.1 km2,主要分布在沿湖的华容、岳阳、沅江等,松澧洪道沿岸的澧县、鼎城等县市区以及新疫区桃源县。

草,是钉螺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杂草能保持土壤潮湿、调节温度和遮荫等,同时杂草丛生之地也为钉螺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洞庭湖洲滩由低到高可分为白泥洲、湖草洲、芦杂洲、芦苇洲和防浪林带(柳林)。据调查,以湖草、芦杂、柳林地带人畜活动多、野粪和感染螺密度高,而白泥洲、芦苇地带野粪与感染螺密度较低。1998年,湖区有螺草洲780.8 km2,芦苇712.4 km2,柳林110.8 km2,其他95.2 km2,共计有螺洲滩1699.2 km2(即垸外钉螺面积),有螺草洲和芦苇占垸外钉螺面积的87.9%。

12.5.3 血吸虫病流行区和钉螺孳生区的变迁

据1956年病情螺情调查资料,洞庭湖地区共有18个县、170个乡镇流行血吸虫病,病人32万多,钉螺面积2053.3 km2。1987年底,全省有常德、岳阳、益阳、长沙等4个地市的20个县市区和14个国有农场、242个乡镇、2229个村流行血吸虫病,流行乡人口335.2万,推算病人20.43万,其中晚期5059人,钉螺面积1640.8 km2,垸内30.7 km2,垸外1610.1 km2。1998年底,全省有常德、岳阳、益阳、长沙、株洲等5个地市的30个县市区场、243个乡镇、2491个村流行血吸虫病,流行乡人口345.2万,推算病人数20.46万,其中晚期6615人,钉螺面积1753.4 km2,垸内54.1 km2,垸外1699.3 km2

1987~1998年,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增加了1个乡、262个村、10万余人,钉螺面积增加112.6 km2,其中垸内增加23.4 km2,垸外增加89.2 km2,扩展趋势明显。一些已消灭或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区域重新流行,特别是在一些历史非疫区新发现血吸虫病流行,如长沙市的岳麓区,株洲市的荷塘、芦淞、石峰等三区,赫山区的白石塘乡,桃源县东北部5个乡镇,鼎城区的灌溪镇,津市市的白衣、索华乡,澧县的澧澹乡等都由非疫区变为流行区。在临湘、云溪、华容、南县、鼎城、资阳、赫山等县市区,部分1978年以前已消灭或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乡镇,到1998年又出现流行疫情。血吸虫疫区从洞庭湖向外围和四水河谷扩散的趋势明显。

常德市在11年中减少流行乡19个、流行村55个,流行乡人口减少38万多,流行区范围有所缩减,但病人数和钉螺面积有增无减。益阳市流行乡镇及人口略有缩减,共减少6个流行乡镇9.47万人,钉螺面积仍呈扩展态势。岳阳市流行区及钉螺分布面积都有明显扩展,流行乡镇增加18个共42.6万人。可见洞庭湖东部流行区在扩大,西部流行区有所缩小,无论东部和西部,钉螺分布面积都呈扩展趋势。



血吸虫病的钉螺一般生长在那些地方~

血吸虫的成长离不开钉螺,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是血吸虫的“奶妈”。如果没有了钉螺,血吸虫就不能进一步生长发育,从而不具备感染能力,会很快死去,血吸虫病自然也就消灭了。   钉螺为水陆两栖动物,有雌、雄之分。其外壳呈圆锥形,有6-9个螺旋,长度一般不超过10毫米 (与一粒大米的长度差不多),宽度小于4毫米。我市的钉螺均为肋壳钉螺,其表面有纵向分布、突起的纹理。钉螺的存活需要适当的水分,常年淹水或干旱的地带一般没有钉螺,没有杂草生长的地方也极少找到钉螺。我市钉螺主要沿长江、水阳江、姑溪河下游、丹阳湖及石臼湖等水系分布。   钉螺本身的活动范围并不大,但钉螺可随水流漂到很远的地方,也可附着在杂草或其它漂浮物上而扩散到远处。人们穿的草鞋、牛蹄间隙、打水草或移种水生植物(如芦苇、茭白等)、运送鱼苗等也能使钉螺扩散。钉螺扩散后,遇到适宜的环境便“安家落户”、孳生繁殖,形成新的钉螺孳生地。   钉螺的寿命一般为1年,有的钉螺可存活2-3年,甚至超过5年。

钉螺 开放分类: 软体动物、贝类、动物 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 Gredler,1881)隶属于腹足纲(Gastropoda)、盖螺科(Pomatiopsidae)、钉螺属(Oncomelania Gredler),它是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栖息于淡水水域但水陆两栖。个体小、壳高约10毫米、宽3-4毫米。外形成尖圆锥形。壳面光滑或有粗、细纵肋。壳口呈卵圆形,外唇背侧有隆起唇嵴或无。肉可食。钉螺分布亚洲东部和东南亚。我国内地仅有湖北钉螺一种,有5个亚种--湖北钉螺指名亚种(O.h.h .Gredler)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流域及广东、浙江两省;多栖息于地势低洼、平原地区。钉螺丘陵亚种(O.h.fausti Bartsch)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海拔较低山丘地带,但江苏省东台、大丰沿海也有分布;钉螺福建亚种(O.h.Tangi Bartsch)分布于福建东南沿海低山地带;钉螺广西亚种(O.h.quangxiensis Liu et al.)分布于广西北部,海拔200-400米保水性差的薄砂及山沟乱石中。钉螺滇川亚种(O.h.robertson Bartsch)分布于我国四川、云南省海拔在400-1000m,在2400m处也有分布,栖息于灌溉沟或山坡草滩。它们的分布与血吸虫流行区一致。因此有钉螺孳生的地区,基本上都有血吸虫病流行,所以来自外地感染的患者,不可能在无钉螺地区传染。钉螺孳生环境可分为三类:湖沼型:主要分布于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等省的长江沿岸和湖泊周围,存在着大片冬陆夏水的洲滩,以及珠江下游小片地区。钉螺分布面积大,呈片状分布。 水网型:主要分布于长江三角洲地带。水系有河道及灌溉沟组成,纵横交错,密如蛛网。钉螺沿河岸分布,多栖息于水线上、下各1米范围内的湖堤岸上和水中。山丘型: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云南、广西、福建、台湾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山区。钉螺按水系分布,分布广、环境复杂。钉螺有5-6毫米长,个头只是管螺的1/3。血吸虫虫卵随同病人或病畜的粪便排入水中,卵内的毛蚴成熟孵化,破壳而出,以后钻入钉螺体内,经过母胞蚴及子胞蚴阶段后,大量尾蚴发育成熟,并游动于水中。当人畜与疫水接触时,尾蚴借其头腺分泌的溶组织酶作用和其肌肉收缩的机械运动,很快钻入皮肤(或粘膜)并脱去尾部变为童虫。童虫经小静脉或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再经右心而到达肺。以后由肺的毛细血管经肺静脉而入大循环向全身散布。只有进入肠系膜静脉的童虫,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其余多在途中夭折。通常在感染尾蚴后3周左右即可发育为成虫,雌雄成虫交配后即可产卵。虫卵随门静脉血流顺流到肝,或逆流入肠壁而沉着在组织内,约经11天左右逐渐发育为成熟虫卵,内含毛蚴。肠壁内的虫卵可破坏肠粘膜而进入肠腔,并随粪便排出体外,再重演生活周期。虫卵在组织内的寿命约为21天左右。雌雄合抱的成虫在人体内的寿命一般为3~4年。当人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时,尾蚴迅速吸附在人的皮肤上,约经10~20秒钟,尾蚴即穿过皮肤进入人体内,人于是就感染了血吸虫。血吸虫卵随人粪落入水后,在适宜的温度和水质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虫卵孵出毛蚴,毛蚴周身长有许多纤细的毛,可以运动,当遇到水中一种叫“钉螺”的螺蛳后,毛蚴即从其向外伸出的软体部分钻入,并在钉螺体内发育繁殖为大量尾蚴。成熟尾蚴并不久留在钉螺体内,但必须在有水的情况下才能从螺体逸出,当钉螺在水中或在有水珠的植物茎叶上爬行时,尾蚴便离开螺体进入水中,此时,如果人下水(如在湖区捕鱼、打湖草、抗洪、救灾等)或赤脚走在乡间的田埂上,就有感染血吸虫的可能。血吸虫尾蚴主要经皮肤侵入人体。但据调查,喝含有尾蚴的生水也可感染血吸虫,可能提示尾蚴或可通过口腔粘膜进入人体。弄清了钉螺、尾蚴、水体与人几个方面的相互联系,就不难懂得血吸虫是怎样传播的以及人与人接触是不会染上血吸虫病的道理。 http://baike.baidu.com/view/91568.htm 来这里看看

相关要点总结:

18611907848:钉螺能不能吃?
邱待答:湖沼型:主要分布于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等省的长江沿岸和湖泊周围,存在着大片冬陆夏水的洲滩,以及珠江下游小片地区。钉螺分布面积大多生活于湖沼沿岸带的湖汊、洲滩、草滩,江河沿岸的芦苇滩等处,这类地区孳生的钉螺贝壳大而厚,壳面纵肋粗大;呈片状分布。

18611907848:日本血吸虫致病及其防治原则
邱待答:目前,全国尚有未控制的流行区,绝大多数是流行严重的湖沼地区和环境复杂的边远山区。各流行区的情况不一,目标不同,防制对策亦应有所不同。因此,血吸虫病防治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科学防治。 00建国以来,党和 *** 非常关心疫区人民的健康,组织了大规模的血吸虫病防治和研究工作,经历了几十年的艰苦历程。在1984...

18611907848:这种是钉螺吗?
邱待答:回答:钉螺是一种贝类,它跟田螺、蜗牛一样,也是有一个右旋贝壳的腹足类。因为它很小,很像小螺丝钉,所以又被称为钉螺蛳,或简称钉螺。 钉螺的贝壳随着种类和地区的不同有很大的变化,有的壳面有纵的肋纹,有的壳面光滑。 钉螺的头部很发达,两个触角细长。在触角的基部外侧长着眼睛。它的吻和田螺的...

18611907848:有关吸血虫的作文 学校里,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预防吸血虫...
邱待答:贫血、腹水、下肢浮肿,严重时食道下静脉曲张,甚至因其破裂而大出血、呕血、黑便,可常因此而死亡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粪便入水。2、钉螺孳生。3、接触疫水。吡喹酮是治疗血吸虫病的特效药。个人防护。尽量避免接触有钉螺分布的疫区水源。血防部门要在疫水区域建立明显的标记,警告...

18611907848:裂体吸虫的流行
邱待答: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和钉螺孳生地的地理环境,中国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划分为3个类型,即水网型、湖沼型和山丘型。⑴水网型:又称平原水网型,主要指长江与钱塘江之间的长江三角洲的广大平原地区。这类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河道纵横如蛛网,钉螺随网状水系而分布。这类地区有螺面积占全国钉螺总面积的7.9...

18611907848:这个是什么幼虫 有害吗?
邱待答:钉螺滇川亚种(O.h.robertson Bartsch)分布于我国四川、云南省海拔在400-1000m,在2400m处也有分布,栖息于灌溉沟或山坡草滩。它们的分布与血吸虫流行区一致。因此有钉螺孳生的地区,基本上都有血吸虫病流行,所以来自外地感染的患者,不可能在无钉螺地区传染。三、生存环境 钉螺孳生环境可分为三类:湖沼...

18611907848:一个下雨充满的水池过了一个月会有吸血虫没
邱待答:会呀 在我国,血吸虫病流行于长江两岸,及其以南的十二个省、自治区和上海市,且以长江中下游地区较为严重。经过多年的防治,本病流行已基本得到控制。钉螺的感染率与水源污染程度密切相关,采用哨兵螺方法可测定水源污染情况。分布于我国的钉螺称湖北钉螺,有七个亚种。钉螺属软体动物,水陆两栖,多孳生...

18611907848:关于血吸虫的知识
邱待答:在我国,血吸虫病流行于长江两岸,及其以南的十二个省、自治区和上海市,且以长江中下游地区较为严重。经过多年的防治,本病流行已基本得到控制。钉螺的感染率与水源污染程度密切相关,采用哨兵螺方法可测定水源污染情况。分布于我国的钉螺称湖北钉螺,有七个亚种。钉螺属软体动物,水陆两栖,多孳生于水分充足、有机物丰富...

18611907848:血虫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邱待答:以土埋吹沙和沟渠硬化为例:土埋吹沙是指在有螺的地方盖上一层至少30cm的无螺士,打紧夯实后盖上至少15cm厚的沙子以杀灭钉螺。沟渠硬化指用水泥沟渠代替原来土质的沟渠,改变钉螺的孳生环境,从而彻底消灭钉螺。土埋吹沙和沟渠硬化灭螺是山区、水网地区使用最广,收效最大的一种方法。3、生物灭指...

18611907848:湖北钉螺的介绍
邱待答:主要分布于我国江西,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及四川等省。是水陆两栖动物,幼螺在水中生活,成螺则一般生活在靠近水源,潮湿而营养质丰富的陆地上。多生活于地势低的平原地区,水流缓慢,杂草丛生的小河、池塘、稻田、湖泊沿岸、水网地区灌溉沟渠的岸边等处。根据钉螺的生物学特征和生长环境,将我国大陆钉螺...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