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一篇400字的说明文 淮南的立交桥,急,速回 16米宽的柏油路造价多少钱,包括基础垫层,绿化,税票,管理费...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淮南市境明、清时期即有过境的古驿道,自怀远县城经李家洼、上窑、方楼、新店集、陈家岗、安成铺、三山铺、东津渡达寿县东门,境内长42公里。民国25年(1936年),国民政府从正阳关至临淮关利用原部分线路改建公路。建国后,利用公路线段有上窑镇过境道1公里,洛河镇过境道1.4公里,田家庵的国庆路由卫校至陈家岗花坛4.5公里及安成镇过境道;另有老田寿公路由人民路至陈家岗路一段,西部城区由唐山路至东津渡路一段。
田家庵原有道路较少,主要有港口一路、港口二路、淮河路、太平街、东升街、大通路北段等土路或炉碴面层。在三年恢复时期改建扩建为弹石或碎石路面,60年代逐步改成沥青路面和混凝土路面。新辟的城市道路有人民路、公园路、淮滨路、淮舜路、电厂路、水厂路、淮堤路、建设路、龙王沟路、园南路、长青路、国庆路、龙湖路、朝阳路、舜耕山路、陈家岗路、洞山路、三座窑路、刘家山路、泉山路、大桥路、望峰岗路、沿矿路、夏郢孜路、蔡家岗路、东津渡路、唐山路、大马路、二马路、三马路、四马路、五马路、转盘街路以及淮河北岸潘集城区的袁庄路、田集路、潘集路、泥河路、顺河路、东风路等。全市道路至1990年末实有113条,总长152公里,总面积200万平方米。其中80年代新建扩建的三块板型高级路面有人民路、龙湖路、朝阳路、国庆路、陈家岗路、洞山路、舜耕山路、泉山路、洛河大道、望峰岗路、蔡家岗路、袁庄路、田集路、泥河路等14条。原无市政设施基础的简陋城镇,已建成一个四通八达,道路成网,设施配套,交通便利的新兴能源城。淮南东部主城区由洞山路、陈家岗路、国庆路连成“S”型三块板干道长达8.3公里,贯穿整个主星城,路面平坦,设施配套,具有现代化大城市风格。1986年被市政府命名为“文明大道”。
一、淮河路
原名纬二路,市内老商业区和主要道路。东自田家庵火车站,西至船塘淮堤,全长1108米,1958年改名淮河路。民国23年(1934年)田家庵火车站建成后形成街道,建国前主要为土路,部分路段用炉碴垫层,宽2~3米不等,雨天泥浆满街。1952年东自大通路口,西至元件厂门前拓建9米宽泥结碎石路面,长645米;1953年自火车站至大通北路,拓建10米宽弹石路面长253米;1955年自元件厂西至淮堤路,拓建10米宽弹石路面长210米,至此全线贯通。1957年自大通北路至元件厂段,改建为9米宽水泥混凝土路面,1964年火车站至大通北路段改建为10米宽炼砖路面,1980年元件厂至淮堤改为9米宽二层式沥青路面。全线分6次改建扩建,路面分两种宽度和3种结构,总面积11119平方米,其中炼砖路面3400平方米,混凝土路面5805平方米,沥青路面1914平方米,为市区最早一条高级道路。
二、淮舜路
原名经三路,北起淮河岸,南至舜耕山下,与舜耕山路相交,1958年定名淮舜路。民国27年(1938年)自淮河边至信宜路形成20米宽土路,1949年初两侧建成部分草房。此路为田家庵港口货运进出道路之一,因无路面,晴通雨阻。1953年自淮河边至淮河路段,始建15米宽的碎石路面长440米,1954年续建弹石路面至公园路口,长886米,1956年再续建泥结碎石路面至国庆路,长1034米,1958年续建至舜耕路口,长2119米。其中国庆路至供电局门前宽7米为泥结碎石路,再向南至淮舜路未建路面。1964年、1965年、1967年、1981年、1983年分期分段加固路基,铺筑沥青路面,公园路口至国庆路一段12米宽车行道拓为15米宽。淮舜路全长4305米,已建成沥青路面48067平方米,原规划横断面30米宽,因红线被两侧建筑物所占,实际车行道建成宽度分为7米、12米、15米3种断面,人行道宽度不等。
三、国庆路
西起陈家岗路,东至卫校门前,全长4402米,1959年建成,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周年国庆,故名国庆路。此路未建前,由皖西地区去蚌埠、南京车辆均绕道行驶,作为淮南东部城市主干道和出入过境交通要道,确定按规划断面15米宽,分期新建两块板型路面。开始先建上下行各10.5米宽快车道,中隔带为2米宽,泥结碎石路面。1964年自陈家岗至大通路口进行5.5米宽三层式沥青表面处治,1974年续建沥青路面至卫校。1977年修改规划,由两块板断面改为一块板形式,车行道改为16米宽,在原结构基础上加层补强,为三层式沥青碎石面层,至1978年完成。1984~1985年间,横断面改为46米宽的三块板型,快车道仍为16米,两侧分车岛各1.5米,慢车道各5.5米宽,人行道宽各8米,为三块板式沥青路面,慢车道、人行道同时完成。大通路以东一块板式未改,实际形成两种断面,总面积106540平方米。1983年,向西延至安成铺。全路划分为3段:国庆东路,卫校至淮舜路;国庆中路,淮舜路至陈家岗路;国庆西路,陈家岗至安成铺。

 
四、陈家岗路
原名陈洞路,于1983年改名陈家岗路。北起国庆路,南至洞山路,1954年始建,全长2281米,为5.5米宽弹石路面。1962年拓为8米宽泥结碎石路。1971年再拓为11米宽沥青路面。1983~1984年改为40米宽断面,三块板型,快车道为15米,分隔带各1.5米,慢车道各宽5.5米,人行道各5.5米,部分利用原路段进行加层,并改善线形为一条直线,总长1952米,总面积35186平方米。
五、洞山路
原名泉山路,位于水张铁路南侧舜耕山下,东起林场,经洞山至泉山与泉山路相交,全长6公里,分东、中、西3段,沿路两侧主要有淮南矿务局、市政府、邮电大楼、化三建公司等单位,1983年改名洞山路。1955年自洞山老火车站至矿务局北门,修建3.5米宽泥结碎石路。1958~1959年由矿务局至泉山路,拓建10米宽快车道,两侧分车带各1米,慢车道各3米,为泥结碎石路,慢车道为矸石路面长2963米。1972年自洞山火车站至矿务局北门加铺5.5米宽沥青路面。后规划为城市过境主干道,断面为60米宽三块板型,其中快车道20米,两侧分车岛各3米,慢车道各7米,人行道各10米宽(含5米绿化带)。1978年完成矿务局北门至三座窑一段,长660米,为三层式沥青碎石路面;1983年11月12日,自三座窑至泉山路续建长2303米,以会战形式施工,拓建沥青路面79000平方米,至1984年4月20日竣工,市委、市政府召开现场庆功大会,并为此工程修建了纪念碑。同年6月,自矿务局北门向东至陈家岗路口按原标准续建路面。已建成的中、西两段总长3223米,油路面积111486平方米,线形走向、平面布置、施工标准均为优良,是市区主要道路之一。
六、电厂路
东起建设路,西至大通北路,全长2636米,沿线有田家庵发电厂、安徽造纸厂、木材公司、肉类加工厂、自来水一厂、化轻农机仓库、电化厂、田东化肥厂等企业,是地区干道。1953年建成,大通北路至造纸厂一段,为5.5米宽弹石路面。1958~1959年向东续建至东风炼铁厂,为5.5米简易泥结碎石路。1962年由炼铁厂再延至田东化肥厂。1965年自大通北路至水厂路口扩建为9米宽三层式沥青碎石路,1978年由水厂路至肉类加工厂按30米横断面扩建,其中车行道21米,人行道各4.5米宽,为三层式沥青碎石路。1979年续建至建设路,因沿路建筑物拆迁量大,故此段按20米扩建,其中车行道为12米,两侧人行道各4米宽,面层结构相同。1980年,由大通北路至水厂路口断面扩建为30米,线型走向在设计时作了改善,车行道和人行道及结构层与水厂路口标准相同,其中大通路至铁路叉道口一段,因南侧粮食仓库占压红线未拆,故未按规划断面施工。全路总面积42968平方米,实际形成两种断面。
七、大通路
原名田大路,北起淮舜北路,中经东升街、淮河路、民德街、新民街、淮滨路、电厂路与田大铁路平交,穿国庆东路向南至舜耕山路,因直达大通为终点,故名大通路。此路北连淮河水运码头,向南通九龙岗和长丰县。建国前为煤渣碎石面层,晴通雨阻。1952年,自淮舜北路至新民街口改建8米宽,南至电厂路口为12米宽,均为碎石路面。1954年由电厂路至舜耕山路扩建为9米宽路基,5.5米宽泥结碎石路面。1965年、1966年、1974年先后用沥青进行表面处治。1984~1985年由市交通局负责施工,自国庆路至舜耕山路扩建路基为20米宽,其中沥青碎石路面12米宽。全路总长5474米,总面积57808平方米,由淮河码头至国庆路称大通北路,由国庆路至舜耕山路称大通南路。

八、人民路
原名民生路,1953年改名人民路,为区内干道,北自淮建路,南经公园路、园南路、国庆路、朝阳路直至舜耕山路,北段有480米系民国时期公路路基。1953年在原路基上扩建为13米宽12厘米厚弹石路面至公园路口。1954年,由公园路口至园南路口,续建16米宽路基。其中弹石路面为5米宽。1964年由淮建路至公园路改建灌入式沥青路面。1965年由公园路至国庆路新建路基宽12米,其中路面宽7米为三层式沥青表面处治。1978~1979年扩建为34米宽三块板断面三层式沥青油路面。由于东西两侧部分人行道被建筑物占压,未能拆除,故只建部分人行道。1983~1985年交国庆路南伸经前锋小区至气象站,新建三块板型沥青路面,并继续向南通舜耕山路,实际形成三种断面。
九、淮滨路
东起大通路,经淮舜路西至人民路,长940米,因地处淮河之滨,故名淮滨路,是田家庵商业中心。1954年建13米宽弹石路面,1959年改建为炼砖路面,1977年改建为沥青路面,面积12536平方米。两侧人行道为水泥预制板。
十、龙王沟路
1977年初建时取名陈姚路,北起田姚路,南至舜耕山路,因靠近龙王沟,1983年改称龙王沟路,全长3220米,是东部城区区域性干道。1955年,由田姚路至淮南四中北围墙首建3.5米宽弹石路面;1977年由四中续建至国庆路,为12米宽路基,9米宽沥青碎石路面;1979年经朝阳路续建至舜耕山路,16米宽路基,其中12米宽沥青路面。1983年为解决姚家湾地区工厂产品和原材料进出绕道问题,扩建为32米宽路基,其中车行道为21米宽,沥青路面,两侧人行道各5.5米宽水泥预制板,此路现形成32米、12米、9米宽三种断面。
十一、建设路
南起国庆东路,向北经电厂东路、胡大郢孜西侧,折向西与淮堤路连接,总长2274米,总面积19014平方米。1977年按郊区公路标准兴建,长1548米,至胡大郢弯道,路基宽18米,其中沥青路面9米宽。城市规划为田东化工建设区,故名建设路。后定改为20米宽,属区域性干道,为环城过境道。1979年续建长726米,路基宽11米,其中7米宽油路面,与淮堤路沟通,实际为两种宽度,属省市合资兴建。
十二、大桥路
是淮河公路铁路两用桥两端的引线公路,故名大桥路,国家投资兴建。公路引线南自安成铺交叉口,北至平圩孜路,全长5260米,其中南端路长3530米,北端路长1730米。桥面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施工,引线路基宽15米,路面宽11米,基础为30厘米厚二灰土,4厘米厚碎石垫层;路面为8厘米厚沥青碎石,总面积58984平方米。1981年开工,1982年竣工。
十三、泉山路
原名金家岭路,因地处泉山之麓,故名泉山路,北自安成铺与大桥路相接,向南经舜耕山路、淮合铁路立交桥、洞山西路至金家岭山口接合淮公路,此路为淮南市南大门的主干道,路基明清时为官道。1960~1961年修建5.5米宽碎石路面,长2252米;1970年拓宽为7米沥青路面;1972~1973年由山口至洞山西路拓宽路基为20米,路面宽为9米,8厘米厚沥青碎石垫层;1975~1976年路基拓宽为32米,1979~1980年路面扩为15米宽沥青面层。1982年,自舜耕山路向北至安成铺花坛,长1090米,按城市规划为30米宽三块板断面修筑,其中快车道11米,分车岛各1米,慢车道各4.5米,为沥青碎石面层,人行道各4米。全路长3344米,沥青路面60410平方米,实际建成两种断面。

十四、龙湖路
原名新南路,北起龙湖公园南门广场,向南经国庆路、朝阳路至淮南火车站广场,全长2081米,宽46米,为市内干道,因直通龙湖公园,故名龙湖路。1982年开工,自公园南门至国庆路,因供销社楼房和统建宿舍楼占压红线,故按20米宽施工,车行道12米宽,人行道各4米,二灰土基础,碎石垫层,8厘米厚沥青路面。1985~1986年,为配合新建淮南火车站的使用,淮南发电总厂出资170万元,由国庆路至火车站修建三块板型路面,其中快车道16米,为250标号22厘米厚现浇混凝土路面,分隔带各4米宽,慢车道各6米宽为沥青碎石面层,两侧混凝土预制板人行道各5米宽,实际形成两种断面。总路面54857平方米,混凝土路面28783平方米。
十五、唐山路
地处唐山之麓,故名唐山路,是西部城镇中心干道和过境道,自夏郢孜路口向北经木器厂门前,东折至蔡家岗路口(淮南轮胎厂)。1953年兴建,车行道宽12米,泥结碎石面层,因当时西侧建筑物已形成,故两边人行道宽度不等。1960年自东风理发店门前至木器厂,路面拓宽为18米,1963~1964年改建为灌入式沥青路面11416平方米,同时用炼砖铺筑人行道。
十六、沿矿路
南起夏郢孜路口,向北经谢一矿路、火车站货场、谢三矿路、土坝孜至新庄孜矿以北与八公山路连接,全线长3682米,其中有四处与铁路平交。1979年开工,修至土坝孜,基础宽11米,路面宽9米,为沥青碎石面层,计33232平方米,1980年竣工。
十七、蔡家岗路
原名蔡新路、蔡八路、蔡凤路、合阜公路等,一路多名。东起夏郢孜西至淮南瓷厂门前铁路,长3公里。1982年命名为蔡家岗路。1955年初建时为新庄孜矿专用线,道路弯曲,泥结碎石路面,宽7.5米。1958年路基拓至12米,仍为碎石路面;1977年5月,拓宽为18米,路面改为沥青面层。1989年拓宽为40米,其中快车道15米,慢车道各5米,分隔带各2米,人行道各5米。
十八、八公山南路
原名蔡新路、蔡八路、蔡凤路、合阜公路等,一路多名。起自淮南瓷厂门前铁路至丁山路。八公山南路与蔡家岗路建于1955年,初为新庄孜矿专用线,泥结碎石路面,宽7.5米,1955年路基扩宽为12米,1977年拓宽为18米,路面改为沥青面层。1985年自瓷器厂至建北路,全长1.42公里拓宽为40米,其中快车道15米,慢车道5米,分隔带各2米,人行道各5米。
十九、洛河路
西自灌溉渠东至洛河电厂专用线,穿洛河街中心(原有公路线过境道),故名洛河路。全长1343米,为三块板型,快车道为26米宽,面积34918平方米,于1988年建成。

自己去节选一些下来就是了

16米宽的柏油路造价多少钱,包括基础垫层,绿化,税票,管理费等?~

你说的太笼统了。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环境、基础材质厚度、面层厚度要求等才能有一个大体的报价。

无论是说明事物还是说明事理,说明的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的语言及所反映出的科学精神,都是说明文非常重要的要素。了解了这些,文体的基本特征就可以掌握了。

说明的对象
被说明的事物。说明对象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此事物区别于彼事物的标志。阅读说明文的关键在于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的顺序
一般可分为时间、空间、逻辑三种顺序。理清说明顺序,才能更好地把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说明的方法
常见的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

说明的语言
1.准确,就是语言要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多年来中考从两个方面设题:一是修饰、限制性词语使用是否准确,二是语句的表述是否准确。
2. 生动,形象。

科学精神
无论是野外科考,还是室内研究,都需要刻苦、奉献、实事求是的精神,还需要学术研究中的细致、耐心及大胆创新的品格。这些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有所反映。

分类
依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相视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因此,不管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都要求作者对说明的对象进行真实的介绍,这其中,我们不乏感受到文中的科学精神。

说明文写作指导
编辑
说明文写作指导
一、说明文的特点
说明文是一种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予读者知识。中学生对说明文的写作最感头痛,往往举步维艰。其实,说明文的写作并非像同学们所害怕的那样,只要理顺了头绪,把阅读说明文和写作说明文结合起来,以阅读课文为写作借鉴的范例,多观察、多分析、多练习,就能逐步学会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正确而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第一,要写好一篇说明文,首先得分清说明文和记叙文的区别。说明文的写作是授人以知,让人明白,记叙文写作目的是以情感人、让人动情。说明文只是说明事物的特征,阐明原理,介绍知识,说明是手段。说明文与议论文的区别,主要在于说明文的目的主要是说明,议论文的目的则主要是说理;说明文要求把实体事物或抽象事理本身的情况说清楚,议论文则要求提出个人对议论对象的看法或主张。
第二,要完成一篇说明文,须将说明文的特点烂熟于心。说明文的特点主要有说明性、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只有很好地掌握了说明文的这些特点,才能将说明文写好。
第三,须将说明文的类型分清楚,如果从内容上而言,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如果从表达方式上分,可以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事物说明文:以具体事物为说明对象,将事物是'怎样的'作为说明重点,对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构造、发展变化等特征,进行科学说明。事理说明文:以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以及相互联系的成因等为说明对象的说明文,说清'怎么样'和'为什么',使人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平实性说明文:是指用平实、简洁、明白的语言对事物的外形,内部结构,功用及种属关系加以较客观的说明,用词造句一般不带感情色彩和主观倾向,很少使用描写,更少使用修辞手法。?科学小品文:它是以科学知识为内容,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情文并茂的说明文。与其它的说明文不同的是,这种说明文具有的很强的文学性,是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双重产物,寓科学性于趣味性之中。
掌握说明文以上一些类型的特点,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面对它。
二、写作方法:
说明文写作总的要求是抓住事物的特征和本质。任何事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特征,逐渐地展开说明;其次要反映事物本身的条理,事物往往是比较复杂的,要写出它的特征和本质,就要找出事物本身的条理,以及各部分的相互关系;介绍说明事物的特征和功用,要按先后顺序;文字要确切无误,通俗浅显,说明文的语言特别要求准确、周密。通俗浅显是为了让读者更好了解你笔下的事物使你笔下的东西具体化,大众化,从而做到'飞入寻常百姓家。
说明文除了以上几种总的方法外,还有其独特的说明方法,这对平时训练写作大有裨益。
下定义,就是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概要说明对象的性质与特点,以达到提示事物本质属性的目的,它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格式'什么是什么'或'什么叫做什么'。下定义的方法一般用在科普性的文章之中,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使读者对说明事物的含义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不会与其它事物混淆在一起。如果将这种方法用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可在全文起提纲挚领的作用,或文章的结论。同学们使用这种说明方法时,切记不要胡乱地去下定义,免得贻笑大方。
分类法:就是根据事物的不同的特征,将事物分成若干不同的部分。使用这种方法可以让读者对被说明的对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可以管中见豹。还可以使文章的头绪清楚,层次分明,容易被读者所接受。
举例子:这种方法同学们最喜欢使用,因为这种方法能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具体而通俗易懂,另外,这种方法同学们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全不费劲。
作比较:这种方法的运用不外乎三点:一是比较优劣,突出某个对象的特点,二是比较差异,显示各个对象的各自特点,三是用两个相似的事物相比较,通过其中比较熟悉的事物,推知另一事物的特征。但是运用这种方法注意两点:一必须是可以用来比较的,二是明确比较点,拿什么东西去比。
打比方:如果你在写作说明文时,遇到的事物比较抽象、复杂,难以用平实的语言阐述解释清楚,我们就可以用打比方的方法加以说明。但是要想打个很恰当的比方,一定要记住双方得有相似之点,也就是说喻体要有相似之处,否则反而会弄巧成拙。
列数字:就是运用数字的数量来解释事物,如果恰当使用数字,往往会起到'千方百计抵不过一个资料的作用。
作引用:说明文的引用,只是作为说明的依据,有时也是为了使引文摆脱机械呆板和毫无生气,就使用这类方法。这种引用的材料都是名家的论述,经典材料上的说明等等。
列图表:我们知道图表能增强直观感,使人一目了然。也可起到一切尽在图表中的效果。而且使用这种图表说明方法。使读者容易于接受,并且条理清晰。
三、写说明文容易出现的问题
说明文写作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对说明对象的特性把握不准确,主要是没有明确说明目的,没有对事物需要说明的那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思考。其具体表现是,对事物的某个方面进行说明的时候,文章没有紧紧围绕该方面的特性来写,致使这方面的特性不清晰、不突出。就像写记叙文跑题一样,出现了偏离主题'的情况。(例如)我家附近的立交桥,桥身是水泥筑成的。桥面很宽,可以并排行驶七八辆汽车。桥洞也比别的桥大,所以路面也很宽,起码能并排走四五辆汽车。这座桥是建桥工人冒着酷暑建的。从一开工,他们就昼夜不停地干,假日也没见他们休息过。
这段短文,对说明对象的特性就把握得不准确。文中既对桥的形态进行了说明,也对'桥的建设者'进行了说明,使人不知道究竟要说明哪一个。通过全文我们可以看出,小作者无疑是要对'桥的形态'进行说明。既然这样,那他就应该紧紧围绕这一点,从形态的不同侧面来写,而不应该写与'形态'无关的东西,将'桥的建设者也搅和进来。
修改的:
我家附近的立交桥,是在原来的路面上建起来的。桥身全是水泥筑成的,长达200多米,横向马路从桥的上面通过,纵向马路从桥的下面穿过。这座桥的桥面很宽,可以并排走七八辆汽车,桥下面的马路虽然窄一点,但起码也能并排走四五辆汽车。桥洞的两侧,各有一块篮球场大小的空间,像半个扇面一样,由路边渐渐向一头低下去……从远处看,这座桥显得十分雄伟。
小作者舍弃了一个方面,将笔墨集中到一点上,这样给读者的认识就清晰多了。
其次、对事物的特性说明不清晰,主要是文章条理不分明,说明方法不恰当。其具体表现是,在说明事物特性的时候,不讲究说明方法,或者把事物的几个方面放在一起说,或者事物的一个方面还没说清楚又去说另一个方面,结果使得哪一个方面也没有说清楚。
(例如)所谓'搭架子'就是在动笔写作之前,对主题提炼及材料安排进行的思考。写文章时,要根据材料提炼主题,并对材料进行合理安排。确定了主题之后,还要看材料是否都能很好地说明主题;材料的安排要符合表现主题的需要。
这是对构思过程的形象说法'搭架子'进行的说明。从小作者对'搭架子'所下的定义来看,他对说明对象的特性把握得还是比较准确的。可接下来的说明,却把“主题提炼'和'材料安排'混在一起说,就显得有些模糊、混乱了,无法给人一个清晰的认识。既然'搭架子'是对'主题提炼'和'材料安排'两方面的思考,那么在说明的时候,就应该用分解的方法将两方面的问题分开来讲,将一个讲清楚再讲另一个。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条理分明。而且也便于集中精力把问题讲清楚。
修改
所谓'搭架子',就是在动笔写作之前,对主题提炼及材料安排进行的思考。对主题的提炼,首先应该从全部材料出发,从中提炼出一个具有概括性的主题。然后,还应该翻过头来,看看现有材料是不是都是与主题十分吻合的,需不需要增删。材料的安排,也就是文章的结构问题,主要是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将材料有机地排列、组合起来,以达到表现主题的目的。
四、说明文的写作练习
说明的目的在于'以知益人',它在很大程度上显示着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的精确性、明晰性、条理性。要准确地运用说明方法,必须有清醒的头脑,细微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知识储备。
此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抓住特征说明事物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最本质、最主要的方面。因此,要介绍清楚这一事物,必须把握住它的特征,才有准确性可言;不单写作说明文如此,阅读说明文也同样要把握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
2.要选好说明角度
事物的特征,往往是多样性。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同一事物,就会发现,它的特征不止一个。事物特征的多样性,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正因为如此,要求我们在说明事物时要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读者对象,选好角度,确定重点,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
3.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要能把某一事物(或事理)的特点准确、清楚地说明,还必须根据事物本身的条理和它的固有特征,选取合理的顺序来进行剖释。所谓合理,是指在根据事物的特点和符合认识规律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种便于说清楚,也容易使人看明白的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以说明某一事物构造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构成部分的组合顺序或人们观察事物的先后顺序来进行说明;
(2)以说明某一事物发展过程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形成的时间顺序来进行说明;(3)以说明某些事物相互关系及其特点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先总体后局部来进行说明;
(4)以说明科学实验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实验本身的顺序进行说明。
最后指出,合理的顺序有一定的灵活性,需要多实践、勤总结积累。
4.要恰当地使用各种说明方法
恰当地、灵活地使用多种说明方法,有利于把事物(或事理)介绍清楚、剖释生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概括说明;定义说明;诠释说明;分类说明;举例说明;引用说明;比较说明;数字说明;图表说明;形象说明等等。选用哪种方法要从需要出发,还要看作者本人的写作习惯,但大都是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便于读者对介绍事物(或事理)的认识和理解。
4.要运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说明
〔例文〕 水
在地球上,水是分布最广的一种物质。可以说,地球上到处都是水的寓所。地球上到底有多少水呢?有人粗略地估计,认为整个地球的水量,包括空中、地上、地下的水,总共将近14亿立方公里。
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可为什么大海是蓝的,而湖水是碧绿的呢?原来这是阳光给它们染上的。阳光中的红光、橙光和黄光这些较长的光波被不同深度的水吸收了,蓝光、紫光和一部分绿光的波长较短,一遇到水面便四面散开或反射回来。所以湖水蓝中透绿。海水更深,散射、反射的蓝、紫光更多,就泛碧蓝色了。
比较纯净的水加热到100℃就会沸腾,降低到0℃以下就要结冰。在高山上,只要加热到80℃以上水就会沸腾;海平面上,只要72℃左右水就沸腾;矿井里,水到100℃以上才沸腾。
在大自然中,水无时无刻不在动,不在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基本存在三个地方:空气里、地下、地表;它的基本形态是三种:气态、液态和固态。
〔评析〕这篇文章给人第一印象是'散',其主要毛病是没有按一定的中心组织材料、安排顺序,只是东抓一点,西抓一点,一个方面才说了几句,又急急忙忙去说另一方面。结果是哪一方面都没有说明白。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一个事物的特征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我们要说明一个事物,必须抓住这事物的特征,才能把被说明的事物准确地清晰介绍给读者,让人们对这事物有确切明白的了解。但事物与事物间的情况又各不相同,有的事物的形态、性质、发展等比较单纯,我们说明这类事物时,不妨将面展得开一点;有的事物的形态、特点等复杂而多样,往往有很多方面的特征。我们在介绍这类事物时,不可能在一篇说明文中面面俱到,只能根据需要,一次谈一两个特征。写这类事物的说明文时,更应该注意把握一个明确的说明中心,并以此安排说明顺序。水'这篇文章主要毛病就是没有抓住一个要说明的中心,并以此组织材料、安排顺序,从而给人的感觉就是文章散而乱,什么问题均没有说明白。比如水是一种液体,并且具有无色、无嗅、无味的特征,可以这样来说明:
〔例文〕 水
水是什么样的物体呢?
水是液体。石块和木块有一定的形状,无论放在桌子上或者盒子里,它们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形状,都是固体。水就不同,放在圆杯子里就成为圆形,放在方盒子里就成了方形,它没有一定的形状。
水是无色透明的。有人说水是白色的,这话错了。拿水同牛奶比较一下就会明白,牛奶才是白色的,水是什么颜色也没有的。如果把一根筷子插入牛奶里,我们就看不见它。再把一根筷子插入清水中,我们能够透过清水看见插入的筷子。
水是无嗅、无味的。怎样来区分无色透明的烧酒和水呢?光凭肉眼是毫无办法的。只要闻一闻,尝一尝就能正确无误地区分了。烧酒有酒的气味和味道,而水却什么气味,什么味道也没有。
因此,在正常的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
〔评析〕这篇说明文抓住了水是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这一特征为文章的中心,围绕这个中心组织材料,选择了比较说明的方法,拿水同木块、石块比形状,拿水同牛奶比颜色,拿水同烧酒比气味、比味道。相互比较以后,水的特征得到了充分的显示。
在说明事物过程中,为了突出有些比较抽象、陌生,一时难以讲清的事物的特点,增强说明效果,常常要采用比较的说明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人们在认识事物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把大家熟悉的事物或通俗易懂的道理去和抽象的、陌生的作比较,使大家对事物有所了解,让读者产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理解过程,最终充分认识事物的特征。这是因为事物的特征往往可以在同另一事物的比较中显现出来。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比较的先决条件是要找出比较事物之间可以值得比较的共同点,然后方能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同中求异,说明事物的各自特点。换言之,在进行比较时,必须有相同之点才能作比。就拿上文说吧!在就物体的形态来比时,把水和石块、木块相比;就物体的颜色来比时,把水和牛奶来相比。倘若反过来,把水和牛奶放在一起比形态,把水和烧酒放在一起比颜色,岂不引起一片混乱!另外,还要注意到;被比较的事物是说明的对象,用作比较的事物是应该大家相当熟悉和非常具体的。比如上面选用的牛奶、石块等都是熟悉的和具体的,所以大家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如果用作比较的事物比要说明的对象还要难以理解,是陌生的、是抽象的,那么,根本就无法达到说明的目的。

相关要点总结: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