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如何理解--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老子>>中地~~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强字之曰道什...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
有一种浑然天成的东西,在有天地之前就已经产生了。它无声无息又无形状,独自运行,从不改变自己不断循环运行的规律。在任何情况下也不停止运行,它是世间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究竟叫它什么名字才好,只好叫它“道”,在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大”。“大”不停地向远方走去,消失得很远很远,消失得很远很远,变得无影无踪,但它最后仍要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完成一个循环。
所以“道”是伟大的,天是伟大的,地是伟大的人也是伟大的。天地间以这四个为最大,人(王)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在这四个伟大之中,人是效法与地的,地是效法于天的,天是效法于“道”的,“道”则是顺着自然规律自成法则的。

大意:
本章是老子对“道”的再描述。道是先于天地的独立存在,它无形无声,循环不止,创造了万物。道以自然为本性,成为天、地、人取法的准则。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以言说者和可以命名者,皆是有限的、能指的事物,而不是“道”本身,但老子在《道德经》中又是在说“道”,故而“强”而称之,以破除对老子说言的执着。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强字之曰道什么意思?如何理解?~

有物混成:物,指“道”.“道”是混成一体之物
寂兮寥兮:“道”无声、无形(无象之象,无物之状)
独立而不改:“道”是个绝对体,即“道”的存在是独一无二且具有绝对性,不会发生什么改变.因为“道”是宇宙本源
周行而不殆:讲“道”的运行规律,且其运行永不止息
逝:运动变化,感而不知.指“道”的运行周流不息,永不停止的状态
远:空间上无边无际,时间上无始无终
反: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天地母:一本作“天下母”.母,指“道”,天地万物由“道”而产生,故称“母”
强字之曰道:勉强命名它叫“道”
大:形容“道”是无边无际的、力量无穷的
人亦大:指出宇宙中有四大,人为万物之灵.反映出老子以人为贵的人本主义思想
域中:即空间之中,宇宙之间.⑿道法自然:“道”纯任自然,本来如此
这一章,老子描述了“道”的存在和运行,这是《道德经》里很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有物混成”,用以说明“道”是浑朴状态的,它是圆满和谐的整体,并非由不同因素组合而成的.“道”无声无形,先天地而存在,循环运行不息,是产生天地万物之“母”.“道”是一个绝对体.现实世界的一切都是相对而存在的,而唯有“道”是独一无二的,所以“道”是“独立而不改”的.在本章里,老子提出“道”、“人”、“天”、“地”这四个存在,“道”是第一位的.它不会随着变动运转而消失.它经过变动运转又回到原始状态,这个状态就是事物得以产生的最基本、最根源的地方.
关于“道”的性质和“道”的规律,其基本点在第一、四、十四、二十一和本章里都看到了.即“道”是物质性的、最先存在的实体,这个存在是耳不闻目不见,又寂静又空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永远存在,无所不至地运行而永不停止.任继愈说:“道不是来自天上,恰恰是来自人间,来自人们日常生活所接触到的道路.比起希腊古代唯物论者所讲的“无限”来,似乎更实际些,一点也不虚玄,可能人们受后来的神秘化了的‘道’的观念的影响,才认为它是状态的物体,包括有和无两种性质,由极微小的粒子在寥廓的虚空中运动所组成.它是独立存在的,也不依靠外力推动.宗教迷信的说法,认为上帝是世界的主帝者,但老子说的‘道’在上帝之前已经出现;传统观念认为世界的主宰者是‘天’,老子把天还原为天空,而道是先天地而生的.道产生万物,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宇宙的起源.”汤一介说:“老子讲的道是先于天地存在,只是说在时间上先于天地存在,而不是在逻辑上先于天地存在.老子讲的道虽是无形无象,但不是超空间的,而是没有固定的具体的形象,这样的道才可以变化成为有固定具体形象的天地万物.”这种观点是很中肯的.老子曾说“道在物先”,又说“物在道中”,这种判断是把“天地”作为“物质”的同义语了.

不是的,祖师的意思是道是不可以描述的,因为包罗万象,你一描述,就变成了一个固定的东西,让修道的人容易陷入知障,也就是把道固定于一个东西,或者一个方向上。这样道就被固化。就不容易悟道。但事实是道是不可名状的,你用什么描述都对又都不对,祖师要告诉我们这些修道的人,这个本体是什么,所以他又不得不描述,所以叫强字曰道,也就是勉强命名为道。也就是名是暂时的,你知道有这么一个先天的,没有命名为道以前是先天的,命名为道以后是后天是暂时性的,你也可以给这个道命名为上帝,命名为本体,命名为其他名字,都是可以的,名是为了让我们理解,但一旦名以后又有限制。所以想要了解道,就不要被道这个名字所限制,不要被名相所障碍,祖师在第二章不是说了天下都知道美,是因为有恶的存在,都知道善,是因为有不善的存在。所以要破除掉这个分别心,就能更容易理解道。

相关要点总结:

15866388128:请问:“道”-你会如何理解?
竺龚答:者,不可谓常。唯夫与天与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 衰者谓常。者而常,无攸易,无定理。无定理非在于常所,是以不可 道也。圣人观其玄虚,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然而可论。故曰:‘道之可道,非常道也。’”这段解释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这个“道”是作为“字”“论”来...

15866388128:何为术何为道?
竺龚答:因一切事物非事物,不约而同,统一遵循某种东西,无有例外。它即变化之本, 不生不灭,无形无象,无始无终,无所不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过而变之、亘古不变。其始无名,“老子”强字之曰:“道”术,从行从术,术有技艺之意。术者,道之用也。道家「五术」,所谓五术,就是「山、医...

15866388128:关于道德经第一章
竺龚答:所以老子说:“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5)无名、万物之始:【校】帛书如此,从之,傅、王本作“天地之始”。马叙伦《校诂》说:“《史记•日者列传》引作‘无名者,万物之始也。’王粥注曰:‘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末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

15866388128:公输中不可谓强的强字什么意思?还有一个问题:“公输中公输盘诎,而曰...
竺龚答:强迫

15866388128:道可道,非常道.是什么意思?
竺龚答:(注17)宇指天地四方,宙指古往今来,与今天把天地万物总称宇宙的解释也不尽相同。似乎可以这样说,老子强字之曰的“道”很象科学研究中的“假说”,或者说是中国研究宇宙科学的第一个假说。世界科学发展史告诉我们,一个科学真理往往先有假说,经过反复实验才能得到证实,人的认识随之深化。即使经过观察和实验,部分或...

15866388128:麻烦哪位高手提供一下老子《道德经》中“之”的用法!万分感谢!!!_百度...
竺龚答:4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5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6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7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译文1 在产生天地之前,有一个混然一体的存在。2 寂静啊,空虚啊!独立自在,永不改变。普天运行,永不疲倦。3 称得上是天地万物的母亲。

15866388128:各位道家看看这个字谜怎么解释
竺龚答:曾祖师爷太上老君老子曰:“有无混成,先天地生,唯象无形,窈窈冥冥,寂寥淡漠,不闻其声,吾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道大,似不肖。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而王居一焉。” 如上是为师之曾祖师爷之金玉良言,可谓字字珠玑。让为师为汝解释些许:如上曾祖师爷...

15866388128:【423】文慧:读《道德经》育儿第二十五章:源
竺龚答:今天读《道德图》第二十五章“源”,这章讲大道源起,并引出四个概念:天道、地脉、人伦、自然,并阐述了这四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先了解一下今天这章中 天道、地脉、人伦、自然 四个概念。“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

15866388128:“将军强留之”的“强”字是什么意思?
竺龚答:“将军强留之”的“强”字是尽力的意思。原文: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

15866388128:弓虽,为什么这两个字组成强?有什么特殊寓意?
竺龚答:《说文·虫部》:“强,蚚也。从虫,弘声。” 张舜徽 约注:“ 孔广居 曰:‘弘声不谐,不但 秦 刻石从口,即汉 隶亦皆从口。愚意强,米中蛀虫也,从虫口,会意;弜省声。’按:籀文从强声,则强当从强省声明矣,《玉篇》‘强’下云:‘米中蠹小虫。’此本义也。此虫形小色黑体坚,米谷中多有之, 湖湘 间...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