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 1YKBL-45-45d 3YKBL-45-46d 怎样学习理工学科?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板的型号由名称、标志长度、标志宽度、荷载等级组成.
1YKBL-45-45d 的含义:一块预应力空心板,标志长度4.5米,标志宽度为450mm,荷载等级为d级;
3YKBL-45-46d的含义:三块预应力空心板,标志长度4.5米,标志宽度为460mm,荷载等级为d级;

Y代表预应力,k代表空心,B代表板,45为长度,D级配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规格尺寸与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堆放与运输、产品合格证。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先张法工艺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以下简称空心板),用做一般房屋建筑的楼板和屋面板。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75 通用酸盐水泥
GB/T 700 碳素结构钢
GB 701 低碳热轧圆盘条
GB 1499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GB/T 5223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
GB/T 5224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GB 13013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
GB/T 50081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 50119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J 10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 146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JGJ 51 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 53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 56 混凝土减水剂质量标准和试验方法
JGJ 63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
3.规格尺寸与标记
3.1 规格尺寸
3.1.1空心板的主要规格尺寸宜按表1 采用
表1 空心板的主要规格尺寸
高度(mm)
标志宽度(mm)
标志长度(m)
120
500、600、900、1200
2.1、2.4、2.7、3.0、3.3、3.6、3.9、4.2、4.5、4.8、5.1、5.4、5.7、6.0
150
600、900、1200
3.6、3.9、4.2、4.5、4.8、5.1、5.4、5.7、6.0、6.3、6.6、6.9、7.2、7.5
180
200
600、900、1200
4.8、5.1、5.4、5.7、6.0、6.3、6.6、6.9、7.2、7.5、7.8、8.1、8.4、8.7、9.0
240
250
900、1200
6.0、6.3、6.6、6.9、7.2、7.5、7.8、8.1、8.4、8.7、9.0、9.3、9.6、9.9、10.2、10.5、10.8、11.4、12.0
300
900、1200
7.5、7.8、8.1、8.4、8.7、9.0、9.3、9.6、9.9、10.2、10.5、10.8、11.4、12.0、12.6、13.2、13.8、14.4、15.0
360
380
900、1200
9.0、9.3、9.6、9.9、10.2、10.5、10.8、11.4、12.0、12.6、13.2、13.8、14.4、15.0、15.6、16.2、16.8、17.4
3.1.2本标准推荐的规格尺寸
3.1.2.1 高度宜为120mm、180mm、240mm、300mm、360mm。
3.1.2.2 标志宽度宜为900mm、1200mm。
3.1.2.3 标志长度不宜大于高度的40倍。
3.1.3空心板截面可采用圆孔或其他异形孔,圆孔及异形孔的截面示意图详见图1、图2。孔形尺寸应能满足空心板混凝土成形要求、受力计算要求及本标准3.1.4的规定。

图1 圆孔空心板截面示意

图2 异形孔空心板截面示意
b——板宽;b1——边肋宽度;b2——中肋宽度;h——板高;
t1——板面厚度;t2——板底厚度;h1——边槽上齿高度;h2——边槽下齿高度
3.1.4空心板截面各部位尺寸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空心板截面各部位尺寸 单位为毫米
h
b1
b2
t1
t2
h1
h2
120
150
180
≥25
≥25
≥20
≥20
≥30
≥30
240
300
360
420
≥30
≥30
≥25
≥25
≥60
≥60
≥30
≥90
≥90
空心板纵向侧边应采用双齿形槽,双齿形边槽的尺寸可参考附录A。
3.2 标记
空心板的型号由名称、高度、标志长度、标志宽度、预应力配筋组成,其表示方式如
下:

注:预应力轻骨料混凝土空心板的代号为QYKB
3.2.1载荷序号以阿拉伯数字1、2、3……标记
3.2.2预应力配筋以英文字母A、B、C……标记。A、B分别代表直径为5mm、7mm的1570MPa螺旋肋钢丝,C代表直径为9mm的1470MPa螺旋肋钢丝,D、E、F、G 分别代表直径为9.5mm、11.1mm、12.7mm、15.2mm的1860MPa七股钢绞线。
3.2.3同一设计中应选择荷载序号或预应力配筋两者中的一种形式表达。
3.3 标记示例
示例1:以荷载序号表达:板高240mm,标志长度10.2mm、标志宽度1200mm、荷载序号为1的空心板型号为YKB24.12-102-1.
示例2:以预应力配筋表达:板高180mm、标志长度6.3m、标志宽度900mm、配置7根公称直径7mm的1570MPa螺旋肋钢丝的空心板型号为YKB18.9-63-7B。
示例3:以预应力配筋表达:板高240mm、标志长度10.2m、标志宽度1200mm、配置10根公称直径9.5mm的1860MPa七股钢绞线的空心板型号为:YKB24.12-102-10D。
4.要求
4.1 一般要求
空心板应按本标准的规定和经规定程序批准的设计图纸生产。
4.2 材料
4.2.1混凝土 混凝土的原材料应分别符合GB175、GB50119、GBJ146、JGJ51、JGJ52、JGJ53、JGJ56、JGJ63、的规定。
4.2.2钢材
4.2.2.1预应力筋宜采用强度标准值为1570MPa的螺旋肋钢丝、强度标准值为1860MPa的七股钢绞线以及其他强度标准值不小于1400MPa的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其材质和性能分别应符合GB/T5223、GB/T5224及其他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4.2.2.2不同规格空心板的预应力筋种类宜参照表3选用。
表3 不同规格空心板的预应力筋种类
板高/mm
预应力筋种类
公称直径/mm
120、150、180
1570MPa螺旋肋钢丝
5、7
1470MPa螺旋肋钢丝
9
240、300、360、420
1860MPa七股钢绞线
9.5、11.1、12.7、15.2
4.2.2.3非预应力筋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及其焊接网片,其性能应符合GB1499及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也可采用其他钢筋及其焊接网片,其性能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4.2.2.4吊环应采用未经冷拉的HPB235级热轧钢筋或Q235热轧盘条制作,预埋件应采用Q235号钢制作。其材质应分别符合GB/T700、GB701和GB13013的规定。
4.2.2.5钢筋、钢丝和预埋件钢材应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厂复检报告,并应严格按钢号、规格堆存,不得混淆,同时应防止锈蚀和污染。进厂复检应符合GB50204的规定。
4.3 混凝土强度
4.3.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轻骨料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LC30。
4.3.2放张预应力筋时的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明确要求时,不得低于设计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
4.4 构造要求
4.4.1预应力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20mm。
4.4.2预应力筋之间的净间距于螺旋肋钢丝不应小于15mm,对七股钢绞线不应小于25mm,且不应小于钢筋公称直径的1.5倍。
4.4.3预应力筋与空心板内孔净间距不应小于钢筋公称直径,且不应小于10mm。
4.5 施加预应力的技术要求
4.5.1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总值与检验规定值偏差的百分率不应超过±5%。
4.5.2浇筑混凝土之前发生断裂或滑脱的钢丝必须予以更换。
4.6 外观质量
4.6.1空心板的外观质量应符合表4 的规定。
表4 空心板的外观质量
项号
项目
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
1
露筋
主筋
不应有
观察
副筋
不宜有
2
孔洞
任何部位
不应有
观察
3
蜂窝
支座部位、跨中板顶
不应有
观察
其余部位
不宜有
观察
4
裂缝
板底裂缝、纵向裂缝、肋部裂缝
不应有
观察和用尺、刻度放大镜量测
支座预应力筋挤压裂缝
不宜有
板面横向裂缝、版面不规则裂缝
裂缝宽不大于0.10mm
5
板端部缺陷
混凝土疏松、夹渣或外伸主筋松动
不应有
观察、摇动外伸主筋
6
外表缺陷
板底表面
不应有
观察
板顶、板侧表面
不宜有
7
外形缺陷
不应有
观察
8
外表沾污
不应有
观察
注:1.露筋指板内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的缺陷。
2.孔洞指混凝土中深度和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的孔穴。
3.蜂窝指板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砂浆而形成石子外露的缺陷。
4.裂缝指伸入混凝土内的缝隙。
5.板端部缺陷指板端处混凝土疏松、夹渣或受力筋松动等缺陷。
6.外表缺陷指板表面麻面、掉皮、起砂和漏抹等缺陷。
7.外形缺陷指板端头不直、倾斜、缺棱掉角、棱角不直、翘曲不平、飞边、凸肋和疤瘤等缺陷。
8.外表沾污指构件表面有油污或其他粘杂物。
4.6.2对表4 中不影响结构性能及安装使用性能的外观质量缺陷,允许采用提高一个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及时修补。
4.7 尺寸允许偏差
空心板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 的规定。
表5 空心板的尺寸允许偏差
项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长度
+10,-5
用尺量测平行于板长度方向的任何部位
2
宽度
±5
用尺量测垂直于板长度方向底面的任何部位
3
高度
±5
用尺量测与长边竖向垂直的任何部位
4
侧向弯曲
L/750且≤20
拉线用尺量测,侧向弯曲最大处
5
表面平整
5
用2m靠尺和塞尺,量测靠尺与板面两点间的最大缝隙
6
主筋保护层厚度
+5,-3
用尺或用钢筋保护层厚度测定仪量测
7
预应力筋与空心板内孔净间距
+5,0
用尺量测板端面
8
对角线差
10
用尺量测板面两个对角线
9
预应力筋在板宽方向的中心位置与规定位置偏差
<10
用尺量测板端面
10
预埋件
中心位置偏移
10
用长量测纵、横两个方向中心线,取其中较大值
与混凝土面平整
<5
用平尺和钢板尺量测
11
板端预应力筋外伸长度
+10,-5
用尺在板两端量测
12
板端预应力筋内缩值
5
用尺在板两端量测
13
翘曲
L/750
用调平尺在板两端量测
14
板自重
+7%,-5%
用衡器称量
注1:L为板的标志长度。
注2:第11项适用于设计要求预应力筋外伸的构件。
注3:第12项适用于设计不要求预应力筋外伸的构件。
注4:第13、14项仅用于型式试验。
4.8 结构性能
结构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及GB 50204的相关规定。
5.试验方法
5.1各种原材料的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2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应符合GBJ 107 的规定,试验方法应符合GB/T50081 的规定。
5.3 构造要求中的所有尺寸可用直尺检查。
5.4预应力筋实际建立的预应力总值的检验方法,应用千斤顶或张拉应力测定仪器在张拉后1h 量测检查。
5.5 外观质量及尺寸允许偏差的检验方法见表5。
5.6结构性能的试验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及GB50204的有关规定。
6.检验规则
6.1 型式检验
6.1.1检验条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结构性能的型式检验:
a) 对新产品的鉴定性检验;
b) 首次投入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时;
c) 产品停产一年或以上再恢复生产时;
d) 设计、工艺、和材料有较大变更,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f) 正常生产的周期性检验,每年一次;
g) 上级质量监督检查机构提出检验要求时。
6.1.2检验项目
按本标准第4章全部项目逐项检验。
6.1.3检验数量
根据检验条件的规定确定检验批量。检验与复验规则按GB50204 的规定进行。
6.2 出厂检验
6.2.1检验项目
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和构件的结构性能。
6.2.2检验数量
检验批量、抽样数量与复验规则等应符合GB50204 的规定。
6.3 结果评定
检验结果符合本标准规定时为合格。
7.标志、堆放与运输
7.1 标志
空心板应有永久性标志,其内容包括:
a.制造厂名称或商标;
b.标记;
c.生产日期(年、月、日);
d.检验合格章
7.2 堆放与运输
7.2.1空心板应按型号、品种和生产日期分别堆放。
7.2.2空心板堆放时的支承位置应符合空心板的受力情况,应在两端设置垫木,垫木应上下对齐,垫平垫实,不得有一角脱空现象。
7.2.3堆放场地平整夯实,堆放层数不宜超过10 层,且堆高不宜超过2.5m。
7.2.4空心板装运时的吊装、支垫位置和方法应符合空心板的受力状态,并符合设计要求。
8.产品合格证
空心板出厂时应签发产品合格证,合格证应包括以下内容:
a.合格证编号;
b.采用标准图和设计图纸编号;
c.制造厂名称、商标、生产日期、班组;
d.型号、规格和数量;
e.混凝土、预应力筋力学性能的评定结果;
f.外观质量和规格尺寸检验评定结果:
g.结果性能检验评定结果;
h.检验部门盖章。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双齿形边槽的尺寸
空心板纵向侧边双齿形边槽的尺寸如图A.1所示,图中边槽上齿高度h1、下齿高度h2应为空心板高度h的1/4~1/3

图A.1 双齿形边槽尺寸示意

怎样学习理工学科?~

许多同学由于没有正确掌握学习方法,有的虽然知道其重要性但不得学习要领,有的则误入题海,茫茫然不知所措,导致学绩不如人意。因此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学会如何掌握知识,掌握技能,培养能力,以及锻炼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把握好关键学习阶段,最终掌握学习方法进而形成综合学习的能力。 学习中主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在看书的时候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把握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由于理工科是一大类知识的连贯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正确掌握我们学过的每一个概念、法则、公式、定理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在学习某一内容或解某一题时碰到了困难,那么很有可能就是因为与其有关的、以前的一些基本知识没有掌握好所造成的,因此要注意查缺补漏,找到问题并及时解决之,努力做到发现一个问题及时解决一个问题。只有基础扎实,我们成绩才会提高。 2、自我培养数学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每次考完试后,我们常会听到一些同学说:这次考试我又粗心了。而粗心最多的一种现象就是由于跳步骤产生的错误,并且屡错不改。这实际上是不良的学习习惯、求快心理造成的数学运算技能的不过关。要知道数学题的每一步都是运用一定的法则来完成的,如果在解题过程中忽视了某一步,那么就会发生这一步的法则没有正确的运用,进而产生错解。 因此,运算能力的提高从根本上说是要弄懂“算理”,不仅知道怎样算,而且知道为什么这样算,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从而把握运算的方向、途径和程序,一步一步仔细完成,使得运算能力一步一步地得到提高。同学们请注意,如果你有上述类似跳步的现象应及时改正,否则,久而久知,你会有一种恐惧心理,还没有开始解题就已经担心自己会做错,结果这样就会错得越多。 3、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培养抽象、概括分析、综合、推理证明能力。 老师上课在讲解公式、定理、概念时,一般都揭示它们的形成过程,而这个过程却又是同学们最容易忽视的,有的同学认为:我只需听懂这个定理本身到时会用就行了,不需要知道他们是怎么得出的。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因为老师在讲解知识的形成,发生的过程中,讲解的就是问题的一个思维过程,揭示的是问题解决的一种思想和方法,其中包含了抽象、概括分析、综合、推理等能力。如果我们不重视的话,实际就失去了一次从中吸取经验,锻炼和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机会。 4.把握好学期初始阶段的学习。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但同时我们注意到新学期初的学习很重要,它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假期已经结束,新学期开始了,同学们又要投入到了新的学习生活。时间不算短的假期,同学们一定感到轻松了很多。刚开学,大家可能感到还不那么紧张,然而我们的学习却更需要从学期初抓起,抓紧期初学习很重要。 学期之初,所学内容少,作业量小,同学们常有一种轻松之感。然而此时正是我们学习的好时机。一方面知识前后是有联系的,孔子曾说:“温故而知新”,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将以前所学相关内容温习一下,以便于更好地学习新知识。另一方面,基础稍微差一点的同学,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弥补过去学习上的不足之处,这种弥补对新知识的学习也是较为有益的。 学期之初,我们所学内容尽管少,但要真正全部消化并不容易。那我们就必须花时间去巩固,直至把所学内容全部理解为止。如此看来,尽管是学期之初,我们仍然松懈不得。 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才会有一个良好的结果。 学业成绩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掌握都和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分不开的,因此在最后我们再一起探讨一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听讲、阅读、思考、作业。 听讲:应抓住听课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在听讲时尽可能与老师的讲解同步思考,必要时做好笔记。每堂课结束以后应深思一下进行归纳,做到一课一得。 阅读:阅读时应仔细推敲,弄懂弄通每一个概念、定理和法则,对于例题应与同类参考书联系起来一同学习,博采众长,增长知识,发展思维。 思考:学会思考,在问题解决之后再探求一些新的方法,学着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甚至改变条件或结论去发现新问题,经过一段学习,应当将自己的思路整理一下,以形成自己的思维规律。 作业:要先复习后作业,先思考再动笔,做会一类题领会一大片,作业要认真、书写要规范,只有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学好数学。 总之,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小的细节注意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培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麻烦采纳,谢谢!

  理工学科是指理学和工学两大学科。理工,是一个广大的领域包含物理、化学、生物、工程、天文、数学及前面六大类的各种运用与组合。
  理学
  理学是中国大学教育中重要的一支学科,是指研究自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科学,大学理科毕业后通常即成为理学士。与文学、工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并列,组成了我国的高等教育学科体系。
  理学研究的内容广泛,本科专业通常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化学、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天文学、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海洋科学、海洋技术、理论与应用力学、光学、材料物理、材料化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统计学等。

  工学
  工学是指工程学科的总称。包含 仪器仪表 能源动力 电气信息 交通运输 海洋工程 轻工纺织 航空航天 力学生物工程 农业工程 林业工程 公安技术 植物生产 地矿 材料 机械 食品 武器 土建 水利测绘 环境与安全 化工与制药 等专业。

相关要点总结: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