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象棋都有哪些术语? 象棋术语有哪些?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根:若棋子甲被吃后,棋子乙能在下一步吃回对方同一位置上的棋子,乙就是甲的“根”。甲则称为“有根子”,反之,则叫做“无根子”。
  将:也称“照将”、“打将”、“叫将”、“将军”。对局中,一方在下一步棋要去吃对方将(帅)时的称谓。
  杀:走子企图在下一步照将或连续照将,并可将死对方。
  打:“将”“杀”“捉”等手段的统称。
  挪:腾挪,移运关键棋子以调整阵形。
  抽:一面叫将,一面吃子或要吃子。
  捉:威胁要吃掉对方无根的棋子。
  跟:跟着对方有根的棋子移动,待对方的棋子一移动到无根的位置便在下一步吃掉。
  兑:以己方有根的棋子威胁要吃换取对方与同等子力的有根棋子。
  献:把己方无根的棋子放在对方能吃掉的位置上,泛指以弃子引离为目的战术。
  牵:守着对方棋子的去路或威胁要吃对方的棋子,使其无法动弹。
  拦:以有根的棋子堵住对方棋子往某方向的路。
  闲:泛指一切不直接叫吃或叫将的着手。
  逐:驱逐棋子,通常为了占线、争先、取势。
  运:把己方棋子移动到能制约对方的位置上,包括等待对方失位的顿挫战术。
  弃:舍弃己方子力,以求更高的实利或胜势。
  长将:走子连续不停照将,形成循环。
  长捉:走子连续追捉一子或数子,形成循环。

  底线:棋盘中双方从下往上数的第一条横线,即初始摆放车、马、相(象)、仕(士)所在的直线。
  底二路:棋盘中双方从下往上数的第二条横线。
  宫顶线:棋盘中双方从下往上数的第三条横线,因是九宫顶部所在的横线而得名。
  兵行线(卒林线):棋盘中双方从下往上数的第四条横线,对局开始摆放兵卒的地方。
  河界线:棋盘中双方从下往上数的第五条横线,亦称“河沿”,即双方领地的分界线。
  河界:双方河界线之间的没有纵线的区域,实际上这里的纵线只是被隐藏了,行棋时依然按这里有纵线行走。
  边线:棋盘从两边的纵线,即“一路”“九路”(用黑方表示为“9路”“1路”)线。
  肋道:双仕(士)初始位置所在的纵线,即“四路”“六路”(“6路”“4路”)线,因形似人的两肋而得名。
  中线:棋盘中间的那条纵线,即“五路”(“5路”)线。
  九宫:棋盘中形如“米”字格区域,包括九个交叉点。
  宫心:九宫(即“米”)的中心。
  腰点:紧邻宫心左右两边的交叉点,此处有棋子可以阻止中相(象)与底相(象)的联络。

  兵(卒)行车:位于兵(卒)林线的车。
  高兵:泛指不低于对方卒(兵)林线的过河兵(卒)。
  低兵:泛指低于对方兵行线(卒林线),但还没到底线的的兵(卒)。
  底兵,老兵,弱兵:位于对方底线的兵(卒)。
  两头蛇:一方把三路兵和七路兵都挺起的阵式。
  过河兵:高于己方河界线的兵(卒)。
  兄弟兵:双兵(卒)联在一起。
  对头兵:双方未过河的兵卒在同一路上向着对方。
  花心兵:位于九宫中心的兵(卒)。
  咽喉兵:在宫心线上接近九宫的兵(卒)。
  小刀剜心:以兵闯入宫心的一种弃子入局着法。
  九尾龟:首着进边兵的开局

  边车:位于一路或九路上的车。
  肋车:位于四路或六路上的车。
  沉底车:车移动到对方底线。
  贴身车:贴着将帅的车。
  高头车:位置高而出路开扬的车。
  低头车:“低头车”是通头车的反意词,也叫“暗车”。泛指位置不佳、至少要走一步或多步之后才能投入战斗的车。
  重线车/同线车:横排无阻隔的两只车。
  守丧车:被牵制而动弹不得的车。
  巡河车:位于己方河界线的车。
  骑河车:位于对方河界线的车。
  篡位车:“车”置于敌方将帅的原位。
  花心车:位于九宫中心的车。
  双车错:同一方双车在部局范围内交错移动。
  二鬼拍门:双车逼近对方九宫的一种战术。
  大刀剜心/大胆穿心:以车闯入宫心的一种弃子入局着法。实际上“小刀剜心”只是大刀剜心的局势下把一条“车”换成了“兵(卒)”。

  屏风马:指双马位于原位时,走马二进三及马八进七。
  边马:位于一路或九路的马。
  盘河马:开局时指位于三路或七路己方河界线上的马。
  高钓马(侧面虎):位于三路或七路对方卒林线上的马。
  钓鱼马:位于三.七(3.7)或七.七(7.7)两点上的马。
  卧槽马:位于三.八(3.8)和七.八(7.8)两点上将军的马,是将军抽车的常见杀着。
  窝心马/归心马:位于九宫中心的马。
  连环马:两马互为根,互相保护。
  穿宫马:马从九宫的一边跳到九宫的另一边;开局泛指飞象后马由底线穿过九宫中路到士角位,又称拐角马。
  反宫马:以双正马士角炮为主体的开局阵式,亦称“夹炮屏风”。
  士角马/挂角马:位于四·七(4·7)或六·七(6·7)两点上的马。
  绊脚马:去路被阻的马。
  拔簧马/梭里拔簧:在马后车的配置中,跳马露车的一种战术。
  八角马:指进到对方士角挂角将军,并将对方的将(帅)逼到与“挂角马”成对角位置的马。
  双马饮泉:双马逼近九宫的一种战术,亦为一著名残局的名称。

  边炮:位于一路或九路的炮。
  叠炮:包2进1守住中卒,下一步再包8平2封红方八路直车。
  重炮:两只炮于前后排列威胁将军,使对手之将军设防也不行,不设防也不行。
  巡河炮:位于己方河界线的炮。
  担子炮:两炮中间有一子(通常为相),互相保护。
  空头炮/空心炮:炮和对方将帅中间没有任何棋子。
  窝心炮:位于九宫中心的炮。
  沈底炮:炮移动到对方底线。
  冷巷炮:位置隐蔽的炮。
  天地炮:一炮从中路牵制对方中士中象,另一炮从底线牵制对方底士底象。
  当头炮/立中炮:首著运炮直指对方阵营,又作'一声雷'。
  仕角炮:首著炮二平四或炮八平六的布局手法。
  过宫炮:首著炮二平六或炮八平四的布局手法。
  雷公炮:双炮均处于5路,成双中炮之态。

  羊角士:二士俱支在九宫上角。
  边相(象):处于一、九路(1、9路)的相(象)。
  山顶帅/山顶公:位于宫顶线的将/帅。
  光帅:无守备的将/帅。
  剥光猪:一方棋子被吃光,只剩下将/帅而没有其他棋子

  花士象:士(仕)和象(相)由不同方向支起。
  士象全:残局中,一方士(仕)和象(相)均未被吃掉的局面
  单缺士:有双象(相)而缺一士(仕)。
  单缺相:有双仕(士)而而缺一相(象)。
  马后炮:泛指炮在马后,以马限制对方将帅的退路,兼以炮向对方叫将。
  铁门栓:以炮镇中路限制对方士象的活动,兼以车或兵(卒)守着对方的将(帅)门。
  夹车炮:车炮或车双炮前后互相配合的一种战术。
  炮碾丹沙:车炮在底线成将,从而杀去障碍(主要是士象)成杀势。
  车炮抽杀:泛指炮在车后时,一面跳炮吃子,一面露车叫将,令对方顾此失彼的一种战术。
  海底捞月:车炮或车兵[2]在对方底线逼使对方将帅离开中路的一种战术。
  三进兵:在其它子力的保护下,兵(卒)步步推进将军的进攻方法。
  双将:同时有两个组合作出照将,使得对方无法应将,或只有很少选择。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_^

将军(有些地区,在对局中出现将军时,需叫一声“将军”,以提醒对方),重重炮(两个炮连在一起将军),重炮(两个炮连在一起不将军),架炮(炮的架子),窝巢(马跳到象位子的上面将军),长将(凡走子连续不停照将,而形成循环者),长杀(凡走子连续不停叫杀,而形成循环者)等等......
长捉

  凡走子连续追捉一子或数子,而形成循环者,称为“长捉”。

长兑

  凡走子连续不停邀兑者,称为“长兑”。类似解释也适 用于“长献”、“长拦”、“长跟”。

长打对长打

  凡双方走子循环反复,步步是打者,称为“长打对长打”。它是棋例案例的基本类型之一。

象棋术语 - 第二部分
二打二还打

  在循环看法由两个回合构成的案例中,双方看法步步为打者,称“二打二还打”。它属长打对长打。

长打对非长打

  双方走子循环反复,一方步步是打,中间没有闲着;另一方中间有闲着者,称为“长打对非长打”。它也是棋例案例的基本类型之一。

二打一还打

  在循环着法由两个回合构成的案例中,一方两着全为打,另一方在相应的两着中一步是打一步是闲者,称为“二 打一还打”。它属“长打对非长打”。

  这一概念在1979年规则中下定义时出现失误,当时的定义是:“凡一方走出两打,其中有一步是为了解打时、则称为‘二打一还打’;无论是无变或有变不变,均作和。”这个定义是规则的重大失误。二打一还打本来是指双方而言的,而现在变成了“一面官司”;只听一面之词就判案,失去了公允,有损棋艺,也违背了1973年规则对此概念的原意,因此被87规则重新纠正过来。

有根子·无根子·假根子·少根子

  凡有己方棋子(包括暗根子)充分保护的棋子,称为“有根子”;反之,称为“无根子”。

  形式上是根,实际上起不到保护作用,称为假根或少报。受这种根所保护的棋子分别称为“假根子”、“少根 子”。假根子、少根子按无根子处理。

禁止着法

  凡单方面走出长打者,称为“禁止着法”。

  本概念有两个内涵:一是指单方;二是指长着中步步是打。二者缺一均不能称为禁止着法。实践中有人称“将。杀、捉都是禁止着法”,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比如“一将一闲”就不属禁止着法,但里面可有“将”。导致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忽略了“长着”这个内涵。应该说“单方长将、长杀、长捉都是禁止着法。”有人还说“禁止走的看法就叫禁止着法”,这种解释很滑稽,于是他把“二打对一打”。“长打对非长打”、“二将对一将”也都列入了禁止着法行列。导致这种错误的原因就是忽略了定义中“单方”这个内涵。应该说二打对一打、长打对非长打、二将对一将各属棋例案例类型之一,其中二打方、长打方、二将方都属禁止着法。

允许着法

  凡单方面走出非长打者,称为“允许着法”。

第一反击

  这是87规则中的一个术语:“当甲方走出打时,而乙方有时可以立即把甲方直接造成打的棋子或其他有关棋子吃掉,使甲方打的计划落空。乙方可能采取的这种手段称为‘第一反击’。”在99规则里,它融入“送吃”概念中。

联合捉子·配合捉子

  凡一方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棋子共同擒捉对方的棋子,而又缺一不可,缺少其中一个都无法哈子时,就称为“联合捉子”。

  若其中有部分棋子只起拴绑、封禁等辅助作用,缺少之后仍能吃子时,则称为“配合捉子”。 这两个概念是87规则专为解释“从捉到捉”条款而设立的,99规则已将“从捉到捉无新的捉子行为”判闲,这两个概念也随之被省略了。但它们在鉴定某子是不是打的“相关子”的时候,仍有实用意义,应该把它们弄懂并记住。

如果行就把我加在最佳答案

象棋术语有哪些?~

卒林:棋盘近河界第二行,开局前置兵、卒的横线

肋道:棋盘中线帅(将)位左右道线(第四、第六线,两条都是要道线),形似人体的两肋,故名

对面笑:比赛时,双方将.帅不能在棋盘的同一条直线上直接对面,否则先占者得胜。出现这类情况,称为“对面笑”。在残局子少阶段,可常用“露帅(将)”的条件,来控制对方的将(帅),以利于战局。

屏风马:一种开局着法。一方双马并踞(炮2平5、马8进7,马2进3)保护中兵(卒),状如屏风,故名。有先手屏风马和后手屏风马之分。

反宫马 :炮马类开局着法,主要用于对付中炮局。看马炮的配置,此布局源出屏风马。由于两马之间置一士角炮,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扬州地区曾称为“夹炮屏风”;后华南一带以其类似单提马,称为“半壁山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经名手胡荣华悉心钻研,推陈出新,使反宫马具有了顽强的反弹力及复杂变化。

顺手炮:也称“斗炮局”.一种开局着法。双方第一步都走中炮,由于双炮方向相同,故名。

列手炮:也称“逆手炮”.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双方第一着都走中炮,而两炮方向不同,故名

盘头马:一种开局着法。指先走一方运用中炮盘头马布局。挺进中兵(卒),双马则从中路连环策应。

过河车:一般指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的一种开局着法。先走一方平中炮上马后出车过河,起到“封”与“攻”的作用

卒底炮:也称“小当头”。一种开局着法。指后手方用炮2平3或炮8平7,对付对方兵七进一或兵三进一。

两头蛇:指马二进三再马八进七布局一方,在三兵与七兵齐挺一步后的形势。此时双马显得灵活,其状如“两头蛇”,故名

仙人指路:种开局着法。因兵三进一,一子当先,意向莫测,故名

一声雷 一步棋 一局制 一座宫 一着棋 二字车 九尾龟 入手炮 入角炮

入宫马 士角炮 士象全 三七兵 三步虎 三层楼 三座宫 三照将 山顶公

上士局 小当头 子力宽 子力猛 飞相局 飞炮局 马后炮 马坠边 无车棋

无根子 五六炮 五七炮 五八炮 五九炮 少根子 车轮战 中心卒 中宫炮

风摆柳 凤凰炮 反宫马 长生和 长兵器 长要杀 长短车 斗炮局 双关门

双照将 左叠炮 兄弟兵 归心马 归心炮 出手炮 出林马 出林车 立马车

让三先 让子棋 边马局 边炮局 对子棋 对头兵 对兵局 对面笑 列手炮

有根子 当门炮 夹车炮 夹卒炮 过河车 过河炮 过河卒 过宫炮 同线车

回马枪 当门炮 当头兵 当头炮 后中先 多局制 多根子 先相先 先锋马

全士象 羊角士 异线车 巡河车 巡河炮 两头蛇 两局制 连环马 连环炮

连根子 龟背炮 低头车 低头兵 沉底月 沉底炮 应手炮 卧槽马 直横车

拐脚马 担子炮 担竿炮 转角马 软硬炮 虎头马 虎眼炮 非得子 钓鱼马

侧面虎 金钩炮 卒底炮 空头炮 空心炮 单边凤 单缺士 单缺象 单提马

单蹄马 括弓炮 相头兵 贴身车 背士将 信手炮 重迭炮 重迭车 顺手炮

顺相局 穿宫马 扁担炮 逆手炮 逆相局 屏风马 起马局 盘河马 盘头马

被将死 鸳鸯马 鸳鸯炮 铁门闩 袖手炮 通头车 通路兵 宽紧局 高头兵

高低兵 高钓马 勒马车 菱角士 偏马局 偏锋炮 假先手 假根子 象头卒

骑河车 短兵器 窝心马 窝心炮 摆中炮 跨河车 暗根子 塞心马 缠角马

叠叠炮 辘轳炮 霸王车 瞎眼狗 蟹眼炮

当头炮

也称“中宫炮”、“中炮”。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起着把炮放在正中线位,是先走一方采取主动攻势的一种布局。作用是威胁对方中卒,使后走一方立即采取上马或对炮应着。“以炮斗炮”(指顺手炮与列手炮)与“以炮攻马”(主要为屏风马防御),是象棋布局的两个系统。

屏风马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一方双马并踞(炮2平5、马8进7,马2进3,保护中兵(卒),状如屏风,故名。有先手屏风马和后手屏风马之分。

顺手炮

也称“斗炮局”。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双方第一步都走中炮,由于双炮方向相同,故名。

列手炮

也称“逆手炮”。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双方第一着都走中炮,而两炮方向不同,故名。

盘头马

也称“中炮连环夹马”。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指先走一方运用中炮盘头马布局。挺进中兵(卒),双马则从中路连环策应。

过河车

象棋术语。一般指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的一种开局着法。先走一方平中炮上马后出车过河,起到“封”与“攻”的作用。

平地兑车

全称“中炮过河车进七兵对屏风马平炮兑车”。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

高炮局

全称“中炮过河车高左炮对屏风马左马盘河”。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

左马盘河

全称“屏风马左马盘河对中炮过河车进七兵”。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

五七炮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先手一方走成中炮七路炮。

五六炮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先手一方走成中炮六路炮。多数用于对屏风马、反宫马,属于稳健缓攻型布局。

五八炮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指先手一方炮二平五,再炮八进四。多数用于对屏风马。

五九炮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先手一方走成中炮九路炮。现代对局中,常见于中抱过河车对屏风马平炮兑车布局。

巡河车

象棋术语。一般指“中炮巡河车对屏风马先进车”的布局着法。先手一方平中炮上马后出车巡河,准备兑换兵(卒),便于出马活动,属稳健缓攻战术。

骑河车

象棋术语。一方的车进到对方河口,称为“骑河车”。可以控制对方的兵、马等各子的活动。

巡河炮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指“让双马”高手的一方先走炮二进二,采用“巡河炮”着法进攻。近代所指系“中炮巡河炮对屏风马”布局着法。

单提马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

双炮过河

全称“中炮进七兵对屏风马双炮过河”。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

仙人指路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因兵三进一,一子当先,意向莫测,故名。

两头蛇

象棋术语。指马二进三再马八进七布局一方,在三兵与七兵齐挺一步后的形势。此时双马显得灵活,其状如“两头蛇”,故名。

过宫炮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走炮二平六,因经过将(帅)的中宫而得名。

卒底炮

也称“小当头”。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指后手方用炮2平3或炮8平7,对付对方兵七进一或兵三进一。

金钩炮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进兵后平炮,布子的形状如钩,故名。
左叠炮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是应付中炮的一种冷僻布局。

鸳鸯炮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因左右两炮有计划地集结在一起,状如鸳鸯,故名。

单边凤

象棋术语。是对局时的一种封锁战术。

龟背炮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后走一方对付先走一方的当头炮,采用上马以后出横车,再退一步炮的布阵。因第三回合退炮后状如龟背,故名。

士角炮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先走一方第一着炮八平六(或炮二平四),安于士角。

飞象局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因起手第一着飞上中象后双炮连环(称“担子炮”或“担竿炮”),既巩固己方阵地,又可观察对方动静,因势随机扩大先手。由于后走一方的应着或攻或守,变化多端,常取决于双方的中变与残局的基本功,所以是斗实力的一种战略着法。

担子炮

也称“担竿炮”。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第一着飞上中象,使双炮连环。

穿宫马

也称“拐脚马”。古称“缠角马”。象棋术语。上象后马二进四从象田出动,再穿上角奔河头,运用得当,可乘势直奔“卧槽”打将以威胁对方;如遇阻拦或受到对方当头炮的牵制,则会施展不开。

三步虎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其次序是第一着上马平边炮出车。棋谚有“三步不出车,着棋容易输”之说,或以为典出于此。一说因形容“车强如虎”,故名。

反宫马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华南一带因其类似单提马,故也称“半壁山河”。源于屏风马。

中局

象棋术语。开局与残局之间的比赛阶段,承上启下,为全局的重要一环。与开局、残局间尚无明确的界限划分和规定的着数。通常指开局后约经15个回合,双方调兵遣将,布阵列势就绪,即入中局。

杀者

也称“要杀”。象棋术语。下一着捉对方将、帅时,称为“杀着”。

四车相见

也称“四车相斗”。象棋术语。因双方的车在阵地上作主力战,为了夺取有利的据点,互不相让,故名。

弃子攻杀

象棋术语。一般指残局、排局中步步“连将”或“追杀”一类的着法。在实战中,根据棋局形势,明确主攻目标,设计战术组合,运用一系列密切配合的着数,不惜重大牺牲(如弃车、马、炮等强子),步步紧逼,迫使对方被动应付,以创造此着的条件。

双杯献酒

象棋术语。杀着的一种着法。一方运用双炮连续攻打对方底象,造成“闷宫将”杀着,或双炮打底象后使对方中宫出现缺口。以上情况寓意“一杯不醉两杯醉”,故名。

大胆穿心

象棋术语。杀着的一种着法。一方士象俱全,拱卫中宫,壁垒森严;而对方双车凭借当头炮的压力,突弃一车,涉险摧士,从而打开中防缺口,构成杀局。

露将三把手

也称“连将三条车”。象棋术语。一种进攻战术。利用双方的将、帅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毫无遮拦相对面的条件,退下士、象而“露将”,使对方被动。将。帅虽不出九宫,而此时遥控力量相当于一车。当它与双车在一条直线进攻时的形势(多见于中炮镇住对方当头时),构成三支威胁力量,故名。

塞心马

也称“归心马”。象棋术语。指己方的马在己方九宫的中心,并受到对方的牵制而影响将(帅)、双士的活动。

丝线掏牛

象棋术语。利用一炮牵制住对方车、马以上的主力(一般为两子,也有三子以上的),使之难以调动(动则失子),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称为“丝线掏牛”。

卧槽马

象棋术语。指一方的马跳到对方底象前一格位置,此马既可打将(帅),又可抽吃边车。如遇对方双士未动,己方有炮助攻,往往可构成马后炮杀局。是实战中奔马袭击的一种厉害着法。

马后炮

象棋术语。马与将(帅)处于同一直线或同一横线,中间空隔一步,炮在马后攻将(帅),从而取胜。是实战残局或中局阶段颇有力量的一种杀着。

空心炮

也称“空头炮”。象棋术语。此着法针对中宫将(帅)。相互间为空白地带,如辅以其他子力,常能构成各种难以抵御的攻势,给对方以致命打击。

闷宫将

象棋术语。用炮将军并把对方将死,称为“闷宫将”。

高兵

象棋术语。兵(卒)过河界后,在对方第二条横线以内,称为“高兵”。

低兵

象棋术语。兵(卒)过河界后,在对方第三、第四条横线上,称为“低兵”。

弱兵

也称“老兵”。象棋术语。兵(卒)过河界后到达对方底线,称为“弱兵”。因其作用比高兵、低兵小,故名。

残局

象棋术语。比赛双方经实力消耗后进入决定胜负或构成和局的阶段。

排局

古棋谱称“棋局”、“棋势”。象棋术语。一般指在残局基础上经过加工编排而成的各种局势。

四大名局

象棋术语。专指刊于《百局象棋谱》的四篇排局名作:《七星聚会》、《蚯蚓降龙》、《野马操田》、《千里独行》。为便于记忆起见,通常又概括成“七星聚会降龙,野马千里独行”两句。由于设计编排精巧,引人入胜,长期以来广泛流行于民间;并经历代棋手悉心钻研,推陈出新,变化丰富多采。

七星聚会

俗称“七星棋”。古棋谱排局。四大名局之一。为《百局象棋谱》的首篇。因双方各有七子,故名。

七星棋

古棋谱排局。一般指民间流传的著名七子排局。

蚯蚓降龙

古棋谱排局。四大名局之一。此排局双车虽矫若强龙,但始终为两卒所牵制,故名。

千里独行

古棋谱排局。四大名局之一。结尾棋势是一车大战三兵。

野马操田

古棋谱排局。四大名局之一。棋势为:经过十余回合“序战”后,成为车马斗车兵的实用残局。出现先走一方易胜的假象,往往使人误认为起着即可成杀局而坠入圈套。

独卒擒王

也称“太监追皇帝”。象棋术语。残局中的一种着法。在杀局过程中,运用其他子力冲锋陷阵,牺牲殆尽,最后用一兵步步逼将成功。

三士三象

象棋术语。一炮、双士称“三士”,一炮、双象,或一马、双象称“三象”。“三士三象”的防御力量与士象全相等,都有一定的棋式。关键是中防稳固,不给对方的将(帅)起到助攻作用,可以抵挡一车的进攻。

门东户西

象棋术语。残局结尾阶段,象与将分开,造成将在左,象在右,称为“门东户西”。

二鬼拍门

也称“铁门闩”。象棋术语。双兵入九宫禁区,分列于对方中心士的两旁(占据四路与六路两条将门肋道),随时可进军发动攻势,火并中士,逼杀主将,故名。

残局炮归家

象棋术语。指残局阶段,炮退到自己的后方,既利用士、象当架子进攻、遥控,又加强防御,掩护将(帅)。

残局马胜炮

象棋术语。指残局阶段子少,马无绊腿轧脚的限制,攻守进退灵活,力量较炮为强。

双马饮泉

象棋残局。是三子归边的一种形式。着法为:牺牲一兵,巧妙地迫将出中宫;然后运用双马回环跳跃,盘旋进击,构成杀局。

将军脱袍

也称“关公脱袍”、“推窗望月”。象棋术语。指一方走子,飞一步象,既可化解对方的攻势,同时又可使己方将(帅)产生遥控的作用,从而转危为安,反败为胜。

三子归边

象棋术语。凡有车、马。炮(兵)等三个进攻性的棋子集结在一起(不论中营、边线或侧翼),就有可能构成各种各样的杀势(用杀着将死对方)。这类情况称为“三子归边一局棋”,简称“三子归边”。

车心马角

象棋术语。指车立中心,马占士角,构成凶厉的杀局。

海底捞月

也称“车正永无沉底月”。象棋术语。车、炮巧胜一车,系常见的一种实用残局。棋势是双方都无士、象,一方车与主帅必须占中,再助炮沉底在将后打车,故名。反之,无炮一方如车、将占中线,则车、炮方面难以取胜。另车与主帅如占中,加上一个低兵,亦可构成这种巧妙的杀势。

一车十子寒

象棋术语。指车力强大,纵横进退,攻守自如。在残局阶段子少时,车可控制17个据点(约占全盘的1/5),实力占作战第一位,相当于马或炮之2倍。

太公坐椅

象棋术语。指对局结尾时,以一士、一兵巧妙地守和一马与低卒(士必须在帅后底线,而用兵走闲着)。

羊角士

也称“菱角士”。象棋术语。双士俱支于九宫上边,状如羊角,主要目的为防止四、六线上(中兵两旁的位置)的马奔“卧槽”攻击主将,支士拦阻马腿解危。

三仙炼丹

象棋术语。有二说:(l)残局阶段,三个高兵可以战胜对方的士象全,要点是先用一兵去塞象田,再依仗将(帅)的力量进攻,冲兵搏士,控制两肋要道,从而构成二鬼拍门的杀势;(2)三兵并排于对方的下二路(近几宫禁区),与炮、卒、双上分庭抗礼。是双方于细微处见功夫的练习短兵相接的步数棋。

相关要点总结:

14755142598:中国象棋招数的所有名称
家昌答:22、肋车:象棋术语。指把车开到四路(4路)和六路(6路)。因其紧贴将门要道,酷似人的双肋而得名。23、骑河车:象棋术语。一方的车进到对方河口,称为“骑河车”。可限制对方兵、马等各子的活动,禁子有力。24、三步虎:象棋术语。开盘伊始一方走上马、平炮、亮车,三步开出主力车。因...

14755142598:中国象棋中的一些术语?
家昌答:29. 担子炮:又称“肩担炮”,“担竿炮”;指两炮中间有一子(通常为相),互相保护。30. 空头炮:指的是炮和对方将帅中间没有任何棋子。31. 窝心炮:指的是位于九宫中心的炮。32. 沈底炮:指的是炮移动到对方底线。33. 冷巷炮:指的是位置隐蔽的炮。

14755142598:象棋专业术语
家昌答:将:也称“照将”、“打将”、“叫将”、“将军”。对局中,一方在下一步棋要去吃对方将(帅)时的称谓。杀:走子企图在下一步照将或连续照将,并可将死对方。打:“将”“杀”“捉”等手段的统称。挪:腾挪,移运关键棋子以调整阵形。跟:跟着对方有根的棋子移动,待对方的棋子一移动到无根...

14755142598:象棋术语,象棋语言,象棋规则,象棋数语。有哪些?
家昌答:象棋术语: 象棋术语 打杀兑抽拦将根捉看跟献 入局 三士 三象 口弈 无着 无解 车正 中车 中兵 中局 中卒 中炮 欠行 分先 反击 反先 长先 长杀 长兑 长打 长拦 长将 长捉 长献 长跟 双士 双象 正和 正着 巧和 巧胜 巧着 打将 打谱 生根 失先 让先 加赛 边马 边兵 边角 对局 夺势...

14755142598:象棋杀招术语有哪些?
家昌答:1、马后炮:泛指炮在马后,以马限制对方将帅的退路,兼以炮向对方叫将。2、天地炮:一炮从中路牵制对方中士中象,另一炮从底线牵制对方底士底象。3、铁门栓:以炮镇中路限制对方士象的活动,兼以车或兵(卒)守着对方的将(帅)门。4、夹车炮:车炮或车双炮前后互相配合的一种战术。5、炮碾丹沙...

14755142598:象棋术语有哪些呢?
家昌答:1、巡河 下棋时,一方棋子(一般只指车或炮)在己方“河界线”上时,称为“巡河”。2、兵行线 也称“卒林线”。棋盘中“河界线”下面的第一条横线,兵、卒就摆在这条线上,故而得名。3、胜势 对局中,局势大体已定。胜利在望的一方,称“胜势”。4、花士象或花仕相。指对局中双士象或...

14755142598:象棋术语列表
家昌答:中国象棋常用术语有:将军、应将、将死、困毙、巡河、河界线等。1、将军 对局中,一方的棋子要在下一着棋把对方的将(帅)吃掉,称为“将军”,或简称“将”“照”。2、应将 被“将军”的一方所采取的反击、躲避或防卫的着法。3、将死 如果被“将军”而无法“应将”,就算被“将死”。4、...

14755142598:象棋的术语有哪些呢?
家昌答:象棋的术语如下:1、九宫:俩斜线连同周边方格组成的区域。2、将军:一方子力去杀对方将或帅,迫使对方应着。3、当头炮:即将任意一炮平至中路,威胁对方九宫。这是一种常见的布局着法。由于将、帅行动限在“九宫”以内,所以当头炮的控制威力很强,也叫中路炮。4、屏风马:两马分立于九宫的两侧,形...

14755142598:象棋行业的专业术语有哪些?
家昌答:(1)吃掉对方攻击将帅即进行“将军”的棋子,可称之为吃象棋子解将;(2)用棋子挡住对方攻击将帅即进行“将军”的棋子,称为“垫将”;(3)移动自己的将帅,避歼对方棋子的“将军”.称为“避将”。黑马正在“将军”,红方有三种应将方法:一是红车吃掉黑马.二是红炮蹩马脚,三是红帅五平六,避开...

14755142598:象棋术语
家昌答:象棋术语如下:1、将军:指棋子攻击对方的将或帅,使其处于被困状态。飞象:指象在横线或斜线上移动任意未被占据的点。士角炮:炮在士角位置,控制对方中路。2、空头炮:指炮在对方九宫侧,对对方构成威胁。屏风马:马走日字形,控制对方中路。反宫马:一种防守阵型,以双炮和士角炮组成侧翼防守。顺...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