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情绪ABC理论中,常见的不合理信念主要有哪三个特征 情绪ABC理论中,常见的不合理信念主要有哪三个特征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1、绝对化的要求

是指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发生或不发生的想法。它常常表现为将“希望”、“想要”等绝对化为“必须”、“应该”或“一定要”等。例如,“我必须成功”、“别人必须对我好”等等。

这种绝对化的要求之所以不合理,是因为每一客观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可能依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对于某个人来说,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上都获成功,他周围的人或事物的表现及发展也不会依他的意愿来改变。

因此,当某些事物的发展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从而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

2、过分概括的评价

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它常常把“有时”、“某些”过分概括化为“总是”、“所有”等。

用艾利斯的话来说,这就好像凭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它的好坏一样。它具体体现于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不合理评价上,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

例如,有些人遭受一些失败后,就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这种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导致自卑自弃、自罪自责等不良情绪。而这种评价一旦指向他人,就会一味地指责别人,产生怨忿、敌意等消极情绪。我们应该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可能性。

3、糟糕至极的结果

这种观念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那将是非常可怕和糟糕。例如,“我没考上大学,一切都完了”,“我没当上处长,不会有前途了。”这种想法是非理性的,因为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会有比之更坏的情况发生,所以没有一件事情可被定义为糟糕至极。

但如果一个人坚持这种“糟糕”观时,那么当他遇到他所谓的百分之百糟糕的事时,他就会陷入不良的情绪体验之中,而一蹶不振。

扩展资料:

艾里斯在1962年总结出来的自认为具有普遍意义的、通常会导致各种各样神经症状的11种主要的不合理信念。20世纪70年代以后,他进一步把这些主要的不合理信念归并为3大类,即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对自己周围环境及事物的绝对化要求和信念。

1、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每个人都绝对需要得到其他重要人物的喜爱与赞扬。

2、一个人必须能力十足,在各方面至少在某方面有才能、有成就,这样才是有价值的。

3、有些人是坏的、卑劣的、邪恶的,他们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与惩罚。

4、生活中出现不如意的事情时,就会有大难临头的感觉

5、人的不快乐是外在因素引起的,人不能控制自己的痛苦与困惑。

6、对可能(或不一定)发生的危险与可怕的事情,应该牢牢记在心头,随时顾虑到它会发生。

7、对于困难与责任,逃避比面对要容易得多。

8、一个人应该依赖他人,而且依赖一个比自己更强的人。

9、一个人过去的经历是影响他目前行为的决定因素,而且这种影响是永远不可改变的。

10、一个人应该关心别人的困难与情绪困扰,并为此感到不安与难过。

11、碰到的每个问题都应该有一个正确而完美的解决办法,如果找不到这种完美的解决办法,那是莫大的不幸,真是糟糕透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情绪ABC理论



1、绝对化的要求:

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发生或不发生的想法。它常常表现为将“希望”、“想要”等绝对化为“必须”、“应该”或“一定要”等。例如,“我必须成功”、“别人必须对我好”等等。

这种绝对化的要求之所以不合理,是因为每一客观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可能依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2、过分概括的评价:

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它常常把“有时”、“某些”过分概括化为“总是”、“所有”等。

用艾利斯的话来说,这就好像凭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它的好坏一样。它具体体现于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不合理评价上,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例如,有些人遭受一些失败后,就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

3、糟糕至极的结果:

这种观念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那将是非常可怕和糟糕。例如,“我没考上大学,一切都完了”,“我没当上处长,不会有前途了。”

这种想法是非理性的,因为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会有比之更坏的情况发生,所以没有一件事情可被定义为糟糕至极。但如果一个人坚持这种“糟糕”观时,那么当他遇到他所谓的百分之百糟糕的事时,他就会陷入不良的情绪体验之中,而一蹶不振。

扩展资料

引起C的直接原因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

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C(Consequence)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有同样的前因A,产生了不一样的后果C1和C2。

这是因为从前因到后果之间,一定会透过一座桥梁B(Belief),这座桥梁就是信念和对情境的评价与解释。

又因为,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评价与解释不同(B1和B2),所以会得到不同结果(C1和C2)。因此,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缘于信念(信念是指人们对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情绪ABC理论



一切按照心理期待发展,否则会很糟糕; 一个人应该担心随时可能发生灾祸;情绪由外界控制,自己无能为力; 已经定下的事是无法改变的;一个人碰到的种种问题,总应该都有一个正确、完满的答案,如果一个人无法找到它,便是不能容忍的事; 对不好的人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和制裁; 逃避可能、挑战与责任要比正视它们容易得多; 要有一个比自己强的人做后盾才行。



情绪ABC理论中,常见的不合理信念主要有哪三个特征~

1、绝对化的要求
是指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发生或不发生的想法。它常常表现为将“希望”、“想要”等绝对化为“必须”、“应该”或“一定要”等。例如,“我必须成功”、“别人必须对我好”等等。
这种绝对化的要求之所以不合理,是因为每一客观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可能依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对于某个人来说,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上都获成功,他周围的人或事物的表现及发展也不会依他的意愿来改变。
因此,当某些事物的发展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从而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

2、过分概括的评价
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它常常把“有时”、“某些”过分概括化为“总是”、“所有”等。
用艾利斯的话来说,这就好像凭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它的好坏一样。它具体体现于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不合理评价上,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
例如,有些人遭受一些失败后,就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这种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导致自卑自弃、自罪自责等不良情绪。而这种评价一旦指向他人,就会一味地指责别人,产生怨忿、敌意等消极情绪。我们应该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可能性。

3、糟糕至极的结果
这种观念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那将是非常可怕和糟糕。例如,“我没考上大学,一切都完了”,“我没当上处长,不会有前途了。”这种想法是非理性的,因为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会有比之更坏的情况发生,所以没有一件事情可被定义为糟糕至极。
但如果一个人坚持这种“糟糕”观时,那么当他遇到他所谓的百分之百糟糕的事时,他就会陷入不良的情绪体验之中,而一蹶不振。

扩展资料:
艾里斯在1962年总结出来的自认为具有普遍意义的、通常会导致各种各样神经症状的11种主要的不合理信念。20世纪70年代以后,他进一步把这些主要的不合理信念归并为3大类,即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对自己周围环境及事物的绝对化要求和信念。
1、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每个人都绝对需要得到其他重要人物的喜爱与赞扬。
2、一个人必须能力十足,在各方面至少在某方面有才能、有成就,这样才是有价值的。
3、有些人是坏的、卑劣的、邪恶的,他们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与惩罚。
4、生活中出现不如意的事情时,就会有大难临头的感觉
5、人的不快乐是外在因素引起的,人不能控制自己的痛苦与困惑。
6、对可能(或不一定)发生的危险与可怕的事情,应该牢牢记在心头,随时顾虑到它会发生。
7、对于困难与责任,逃避比面对要容易得多。
8、一个人应该依赖他人,而且依赖一个比自己更强的人。
9、一个人过去的经历是影响他目前行为的决定因素,而且这种影响是永远不可改变的。
10、一个人应该关心别人的困难与情绪困扰,并为此感到不安与难过。
11、碰到的每个问题都应该有一个正确而完美的解决办法,如果找不到这种完美的解决办法,那是莫大的不幸,真是糟糕透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情绪ABC理论

你可以买几本书看看。

相关要点总结:

18493535359:情绪调节abc理论中,b是指
邴若答:情绪调节abc理论中,b的解释如下:b在情绪调节ABC理论中指的是人们对事件发生的信念或解释。这里的信念并不是指宗教信仰或道德信仰,而是指我们对环境和自己的看法,即认知。1.A理论 A理论指的是事件(Adversity)→信念(Belief)→情绪(Consequence)的关系。当我们遇到一个事件时,我们会产生对这个事件...

18493535359:理性情绪疗法也称为abc疗法,其中b指的是()
邴若答:理性情绪疗法也称为abc疗法,其中b指的不合理、不现实的信念。理性情绪疗法概述:理性情绪疗法是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的一种认知疗法,又称为认知行为疗法,其原理的核心基础是ABC理论。ABC理论中的A指的是诱发事件,b指的不合理、不现实的信念,C指的是情绪障碍和行为障碍。理性情绪疗法认为情绪和行为发生...

18493535359:情绪abc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邴若答:情绪abc理论,谈谈如何调节和管理情绪如下:情绪ABC理论是认为激发事件如或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吵粗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

18493535359:abc理论,又叫合理情绪疗法,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邴若答:合理情绪疗法认为,情绪或不良行为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诱发性事件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直接的起因是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

18493535359:合理情绪疗法,合理的情绪是战胜抑郁的关键
邴若答:最能说明这个观点的理论,就是理性情绪疗法核心内容ABC理论。 二、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核心——ABC理论 如上图中: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呢。 情绪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

18493535359:情绪abc理论有什么例子吗?
邴若答: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情绪abc理论的例子 例如两个人一起在街上闲逛,迎面碰到他们的领导,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招呼,径直走过去了。这两个人中的一个...

18493535359:情绪abc理论的基本观点
邴若答:。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人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存在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情绪 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18493535359: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复习题
邴若答:8、情绪ABC理论中,常见的不合理信念主要有哪三个特征? (1)绝对化要求(2)过分概况化(3)糟糕至极 9、什么是人际交往,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因素? 人际交往:人与人之间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与需要,从而在心理和行为上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人际交往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从动态的角度,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

18493535359:情绪abc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邴若答: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它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

18493535359:1.简述情绪ABC理论的原理及方法,并且联系实际,说一说如何应用该理论,摆 ...
邴若答:通常人们都会认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就会引发何种情绪体验,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例如同样是不太理想的考试成绩,一个人会感到无所谓,另一个人却可以伤心欲绝。同样的事情针对不同的人,因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正是这种对不合理情绪处理的差别,造成了人们的差异。分享积极的态度,学会自我暗示:积极的心态...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