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头悬梁,椎刺骨,各指谁,哪个朝代.头悬梁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形容用功读书,发奋图强。
一、头悬梁
孙敬是汉朝信都(今冀州市)人.他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视书如命.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邻里们都称他为“闭户先生”.
孙敬读书时,随时记笔记,常常一直看到后半夜,时间长了,有时不免打起瞌睡来.一觉醒来,又懊悔不已.有一天,他抬头苦思的时候,目光停在房梁上,顿时眼睛一亮.随即找来一根绳子,绳子的一头拴在房粱上,下边这头就跟自己的头发拴在一起.这样,每当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时,只要头一低,绳子就会猛地拽一下他的头发,一疼就会惊醒而赶走睡意.从这以后,他每天晚上读书时,都用这种办法,发愤苦读.
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在当时江淮以北颇有名气,常有不远千里的学子,负笈担书来向他求学解疑、讨论学问.
二、锥刺股
战国七雄中,秦国仗着强盛不断发兵进攻邻国,占领不少地方.其它六国都很害怕,想方设法去对付它.当时有一个人,叫苏秦,他提出“合纵”抗秦,意思是六国联合起来共同抗秦.因为六国位置是纵贯南北,南北为纵,所以称为“合纵”.
苏秦是洛阳人.洛阳是当时周天子的都城.他很想有所作为,曾求见周天子,却没有引见之路,一气之下,变卖了家产到别的国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东奔西跑了好几年,也没做成官.后来钱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家里人看到他趿拉着草鞋,挑副破担子,一付狼狈样.他父母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他妻子坐在织机上织帛,连看也没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给他做饭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开了.苏秦受了很大刺激,决心争一口气.从此以后,他发愤读书,钻研兵法,天天到深夜.有时候读书读到半夜,又累又困,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虽然很疼,有时候都刺出血了,但是这样精神却来了,他就接着读下去.就这样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识比以前丰富多了.
公元前334年开始,他到六国去游说,宣传“合纵”的主张,结果他成功了.第二年(公元前333年),六国诸侯订立了合纵的联盟.苏秦挂了六国的相印,成了显赫的人物.
后人也根据苏秦“锥刺股”的典故引出了“引锥刺股”这个成语.

锥 金字旁那个

头悬梁椎刺骨是什么朝代的人~

汉朝,战国
成语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战国)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汉朝)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

形容古人为了学有所成不惜将头发如绳子一样拴在房梁上,(古人都留有辫子)当自己想睡觉时就会被辫子的牵扯而弄醒,锥刺股也是如此,当自己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用锥子穿刺自己的屁股,从而使自己振奋精神继续学习!

相关要点总结:

13339882136: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是什么?
俞裘答:如果读书疲劳困倦,眼睛一闭上,睡着了,头必然要低下来,那么,悬在梁上的绳子就会拉起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这样就能够继续读书了。后来,孙敬终于成为当时有名的大学士。这就是孙敬“头悬梁”的故事。二、锥刺股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

13339882136:头悬梁,锥刺股,是说的那两个人?他们是那个朝代的
俞裘答:” 故事: 汉朝时儒学大师孙敬小时候读书十分刻苦,经常读到深夜,怕自己睡着就把头发用绳子系在屋梁上。战国时纵横家苏秦到秦国游说失败,为博取功名就发愤读书,每天读书到深夜,每当要打瞌睡时,他就用铁锥子刺一下大腿来提神。 这就是平常我们说到的“头悬梁,锥刺股”的来历。 这样的来历鼓励我们...

13339882136: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 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概括
俞裘答:“头悬梁,锥刺股”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刻苦学习,这个短语背后其实有两个故事。其中,“头悬梁”出自于《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锥刺股”出自《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孙敬是谁 孙敬...

13339882136:悬梁刺股的主人公是谁的 答案
俞裘答:战国时纵横家苏秦到秦国游说失败,为博取功名就发愤读书,每天读书到深夜,每当要打瞌睡时,他就用铁锥子刺一下大腿来提神。他们两个人都是古时候著名的学者,对于学习也是孜孜不倦。悬梁刺股其实讲述的是两个人的事情,分别是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后世将它们合而为一。

13339882136:悬梁刺股的主人公是谁
俞裘答:悬梁刺股的主人公是两个人,这其实是由两个故事组成的,“头悬梁”是东汉的孙敬,“锥刺股”是战国时期的苏秦,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为了读书刻苦,不怕疼痛,也要废寝忘食的学习。有趣的是这两个主人公虽然生活都不在一个时期,相差百年,但是孙敬和苏秦都是纵横家,孙敬刻苦读书,最后成为当世大儒,...

13339882136:头悬梁,椎刺骨;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虫,如映雪,家虽贫,学不缀。指的各...
俞裘答: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下面讲了几个古人苦读的故事,作为后学刻苦求学的榜样。“头悬梁”的是晋朝人孙敬。孙敬,字文质,汉代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好学,后入洛阳,在太学附近一小屋安顿母亲,然后入学。他采杨柳为简,加以编联,用来写经,这是历史上“辑柳”的典故。《太平御览》上载:孙敬“好学,晨夕不休”...

13339882136:悬梁刺股是哪个朝代的
俞裘答:“悬梁刺股”的主人公分别是孙敬和苏秦,分别是东汉和战国时期。“悬梁刺股”汉语成语,成语故事,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联合式;作定语;形容刻苦学习。成语是由“头悬梁”和“锥刺股”两个故事组成。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到了三更半夜...

13339882136:悬梁刺股的主人公是谁是什么朝代的
俞裘答:悬梁刺股作为寓意刻苦学习的成语典故,由“头悬梁”和“锥刺股”两个故事组成,故事源自战国的苏秦和东汉的孙敬,悬梁的故事发生在东汉一位名叫孙敬的贤士身上,刺股的故事发生在战国苏秦身上。孙敬到洛阳求学,为了勤于学习,怕受睡眠困扰,因而把头发绑住悬于梁上,如果读书疲累,眼睛合上,头低下来,那...

13339882136:悬梁刺股的主人公和朝代
俞裘答: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如果读书疲劳困倦,眼睛一闭上,睡着了,头必然要低下来,那么,悬在梁上的绳子就会拉起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这样就能够继续读书了。后来,孙敬终于成为当时有名的大学士。这就是孙敬“头悬梁”的故事。“锥刺股”...

13339882136:头悬梁锥刺股分别说的是谁
俞裘答:我们常用头悬梁锥刺股来形容一个人刻苦用功学习,那么在最初,头悬梁和锥刺股这两个典故分别说的是谁呢?头悬梁说的是汉朝著名政治家、纵横家孙敬。孙敬是汉朝信都人,他年少好学,视书如命,经常看书到后半夜,时间长了不免打瞌睡。于是,他找来一根绳子,绳子的一头拴在房梁上,下边这头就跟自己的...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