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麻烦提供杭州湾的资料(地理方面) 杭州湾南岸和北岸的地理方面资料,,多谢。。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中国钱塘江口的海湾。呈喇叭形,湾口宽98公里,水深8∼9公尺。向西90多公里至澉浦水面缩狭至20公里,水深约4公尺。至海宁水面宽仅2.6公里,水深约1∼2公尺。由于地形收缩,河床抬高,潮水在澉浦以西形成波澜壮阔的涌潮,最高达8.93公尺。钱塘江海宁怒潮自古著称於世,尤以秋分前后的望日涌潮最为壮观。
位于中国浙江省东北部。有钱塘江注入,是一个喇叭形海湾。湾口宽约95千米,海宁一带仅宽3千米。自乍浦至仑前,七堡至闻家堰一带水下形成巨大的沙坎(洲),长130千米,宽约27千米,厚约20米。北侧金山卫一乍浦之间的沿岸海底有一巨大的冲刷槽,最深约40米。湾底的地貌形态和海湾的喇叭形特征,使这里常出现涌潮或暴涨潮。杭州湾以海宁潮(钱塘潮)著称,是中国沿海潮差最大的海湾,历史上最大潮差曾达8.93米(澉浦)。湾外为舟山群岛。

杭州湾南岸和北岸的地理方面资料,,多谢。。~

余慈地区位于宁波市域北部,2市的行政区域面积2500平方公里,占宁波市域面积26.7%,海岸线97.4公里,滩涂面积370.7平方公里。人口206.7万,占宁波市域总人口的34.7%;城镇人口88.2万,占宁波市城镇人口28.9%;城市化水平42.7%。




1.上海市杭州湾北岸滨海地区城市化发展机制
杭州湾北岸岸滩冲淤变化频繁,侵蚀作用和淤积作用在时间和空间上交互更迭,形成了侵蚀波和淤积波。

1.1城市化发展现状特征

上海市杭州湾北岸滨海地区位于上海市南翼,东起南汇嘴,西至沪浙交界处。其基本范围包括金山区亭枫公路以南地区;奉贤县南亭公路、南奉公路、川南奉公路以南的地区;南汇县远东大道以南和以东地区。该区域由金山区的枫泾镇为起点,至南汇县东海镇而终,总共覆盖43个建制镇,6个农场,面积达1961.2km2,人口169.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4.1%,共拥有海岸线105.74km。约占全市江海大陆岸线的60%。目前已形成惠南镇、南桥镇和金山卫镇三个县级中心城区,康桥市级工业开发区、金山石化、金山嘴工业区,以及正在规划建设中的上海综合工业区和上海化学工业区等重要工业园区。三个中心城区与各主要工业园区正逐步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发挥积极的带动作用。并通过亭枫公路、南亭公路、南奉公路、川南奉公路、新卫公路、松金公路、亭卫公路、沪杭公路、莘奉公路、奉柘公路和远东大道等交通轴线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上海市杭州湾北岸滨海地区城市空间基本框架。

然而,上海滨海地区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①城市化滞后,目前滨海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仅40%,与工业化水平的70%具有相当的差距;城区与重点镇的功能培育不足,对区域经济发展缺乏带动力。②工业化发展的动力不足,经济的总体素质不高;临海工业与乡镇工业之间缺乏梯度推进,带动力小,临海型、资源加工型工业体系尚未形成。③城镇规模偏小,数目太多,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城市基础设施落后。④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不够协调。社会事业的发展明显落后于经济增长,教育与科研基础薄弱,人口素质较低,人才紧缺,不能适应今后经济的发展需要;工业化给环境带来较为严重的污染,影响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2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

根据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规律,城市化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起始阶段”、“加速阶段”和“停滞阶段”。在加速阶段,一些地区由于大型基础设施或大型项目的启动,或其他政策方面的因素,其城市化水平有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迅速提高。例如新加坡自1959年独立以来,政府不断投入巨额资金,扩建和完善港口、码头建设,并以港口为依托,发展与港口相关产业,并在港口经济带动下,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到1979年,城市化水平超过70%,年增长率达10%左右。上海市杭州湾北岸滨海地区在今后20年内城市化水平将会迅速提高,到2020年将达70%左右,其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2.1动力之一:洋山深水港建设。长江三角洲及沿江流域经济和贸易的持续增长给上海港带来充沛的货源,200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位居世界第3,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万TEU,排名世界第6位,为上海港发展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奠定坚实的基础。鉴于集装箱运输已成为当代国际海运业的主流,集装箱船舶日趋大型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是建设具有15m水深的集装箱枢纽港。经过多方的综合论证,位于杭州湾北部、距上海南汇嘴外海30km处的洋山港区最终被确定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新港址。目前,洋山深水港的建设已进入前期施工阶段,预计到“十五”期末,集装箱吞吐总量达150—160万TEU。占全港的27%;到2020年,其集装箱吞吐能力达1000万TEU,占全港的62%~64%。

根据世界港口城市滨海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国际枢纽港功能相协调、配套的滨海地区,往往是港口型经济的载体,成为港口相关产业的聚集地带,其城市化水平一般在70%以上。因此,洋山深水港的建设将会带动其相邻的南汇、奉贤、金山等滨海地区的工业发展,从而加速这一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1.2.2动力之二:上海城市功能转变与产业结构调整。上海市新一轮总体规划中(2001)确定上海市职能性质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它不仅明确了上海市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指明了上海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功能调整的方向:集散、生产、管理』艮务和创新将逐步成为城市的5大基本功能;“三、二、一”产业发展战略成为经济结构的调整方向。一批集聚力强和辐射面广的大市场的培育和建立、高科技产业化的不断推进及其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将导致城市功能分区在地域结构上的重组和不断演化。

新一轮的城市布局调整,使一批高层次的服务业向中心城区集中,一批工业项目加速向郊区转移,从而使中心城区服务功能得到加强,郊区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布局的空间重组将促使中心城区的产业和人口向郊区不断转移,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多层次、功能互补的地域性城市体系,成为加快城市现代化与郊区城市化的进程的重要措施。

在上海中心城市的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作为周边腹地的上海滨海地区,与其他郊区相比,具有接纳工业及相关产业梯度转移从而发展的高势能优势。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深水码头洋山港的建设对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工业如石化工业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滨海地区成为布局重化工产业的最佳区位选择。上海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将上海化学工业园区与上海综合工业开发区均布置在滨海地区内。工业的发展将积极带动第三产业的成长,对滨海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将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1.2.3动力之三:“撤县改区”与“撤并乡镇”的行政区划调整。大都市的郊县与市区的功能有明显差异,一般说来,郊县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作为大都市区的农业生产基地而存在。因此,作为过去上海市的两大郊县,南汇与奉贤长期以来是上海市的粮食与蔬菜的生产基地,为上海市的“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做出过巨大的贡献。现在两区的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工业化进程缓慢。以南汇区为例,过去人们一直就认为它仅是上海的“后花园”,不具备承当上海市部分经济功能的作用。

为尽快把上海建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大力提高上海市综合竞争力,真正实现“中心城区体现繁荣繁华,郊区体现实力水平”的要求,积极配合上海市新一轮的产业调整,紧紧抓住洋山深水港建设的机遇,努力培育港口型经济的需要,对滨海地区的行政区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即南汇与奉贤的撤县改区以及各区的乡镇撤并。撤县改区不仅可以提升南汇和奉贤的行政建制的地位,更好接受大都市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辐射,而且还能提高地方的知名度,有利于对外招商引资,扩展城市建设的融资渠道,从而有效地促进城市化发展。

撤并乡镇是促进乡镇形成合理规模的重大举措。南汇、奉贤和金山等区都存在乡镇规模太小、数目太多,小城镇星罗棋布的现象,大多数乡镇人口规模在3万人以下,镇区人口不过几千人。城镇规模过小不仅会带来明显的集聚效应差、建设投资分散、第三产业难以发育成长等弱点,而且,这种状况反过来也会对集镇发展产生反制约,遏制农村城市化进程。撤并乡镇、联合兴建是推进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科学地调整行政区划,实行多镇合并,扩大城镇规模是改善和提高城镇质量、促进城市化有序发展的有效手段。上海滨海地区的乡镇撤并工作很快启动,合理的城镇规模和城镇等级体系,有利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融资环境,从而有效地促使滨海地区自身能量的释放,加快城市化发展的进程。

2.上海市杭州湾北岸滨海地区城市功能定位

滨海地区城市功能定位是制定滨海地区城市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与主要内容之一。根据上海滨海地区的区位条件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优势,以及在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上海滨海地区城市带发展目标具有以下几方面内涵特征:①港口带动型的综合经济发展地区。以洋山深水港建设为契机,优化产业结构,以临海工业和港口产业为支柱,实现依托产业高度,突出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推动工业结构向重工业化、高加工度方向发展,第三产业向港口服务型方向发展,逐步形成技术进步快、对外开放度大、规模集约度高、资源配置合理和经济效益高的产业群体。②门户型的港口腹地中心。依托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及“国际标准、国内一流”的港口集疏运系统增强在国内区域的辐射功能,确立滨海地区作为“上海的大门”以及“通向世界的门户”地位。③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区性滨海城市。以突出的民族特色和上海地方特色体现鲜明的国际性,营造一个集生活居住、旅游休闲、科教技术、文化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具有丰富个性的现代化滨海城市。④高效利用国土资源,合理规划城市空间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努力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和城市管理及城市经营的科学化,促进社会进步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

根据上述发展目标及内涵特征,上海滨海地区城市功能定位可概括为:上海国际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港口带动型和港口服务型为主要特征,集生活居住、旅游休闲、科教技术、文化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型、综合型、现代化的上海滨海城市。

3.上海市杭州湾北岸滨海地区城市空间布局规划

根据上海滨海地区空间布局的现状特征及今后发展的态势,结合城市功能定位,上海滨海地区城市空间布局的基本框架是由“一个中心、三个副中心、四个层次”的城镇体系构筑而成。“一个中心”指的是海港城;三个副中心分别为惠南新城、南桥新城和金山新城;“四个层次”是指城镇规模和职能四个等级,即中心城——副中心——重点镇——一般镇。上海滨海地区城市的发展战略就是要强化中心城和副中心的职能与地位、合理培育重点城镇、确保一般城镇的稳定发展。

3.1中心城

即与洋山深水港相呼应的海港城。海港城位于南汇境内,以原芦潮港镇为主体,包括泥城和彭镇两镇的部分地域;人口规模约为50万人。海港城通过芦洋大桥与洋山深水港相连,其主要功能首先在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服务于深水港运作的需要,其次是培育与发展港口型经济、促进新的产业群和经济增长点的形成,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满足深水港的建设与运行需要。海港城必须有集装箱仓储和装卸区、配套的集疏运系统和物流配送中心、完善的集装箱进出口服务系统、金融贸易区、临海工业和加工区、涉外用地、风景生活区等。在满足港口运行需要的同时,海港城还要有高起点、跳跃式的产业发展,除具备基本城市功能和产业配置外,应具备一些具有极强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功能和产业配置,以补充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城市和产业功能,形成上海市新的产业发展的桥头堡,对上海滨海地区乃至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从海港城产业发展战略目标考虑,产业结构和技术层次定位要适应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功能要求,以第三产业、外向型和技术密集制造业为重点,第三产业比重达到印%以上,以物流业、信息业为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临海工业和海洋产业,拓展国际金融和贸易业。

3.2副中心

即惠南新城、南桥新城和金山新城。三个副中心的城市职能是作为所在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与信息中心,主要发展房地产业、商业贸易、信息服务和都市型工业。各副中心除了发挥所在区域的中心作用,积极吸纳本区农村人口的迁入之外,还应制定吸引区外的投资性移民和智力性移民的相关政策,多渠道吸引人口进入,各副中心人口规模达20。30万人,形成规模效应;同时要借助政府宏观调控,实施大投入,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改善投资环境,加强智力要素建设,以适应信息时代的产业布局要求。在区域内职能分工中要突出其高等级性和发展规模经济的主导作用,重点培育其对区域经济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功能。其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逐步从“人口数量型”升格为“功能质量型”,成为滨海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3.3重点镇

上海市杭州湾北岸滨海地区县级中心城市以下的建制镇数量多,但规模小。城镇建设基础薄弱,大多由农村集镇演化而来,城镇发展力量相对分散。为逐步完善滨海地区城镇体系,应从众多的建制镇中选择一些区位条件较为优越、基础条件相对较好、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和一定规模的城镇作为重点镇加以扶持与培育,使之成为连接城乡的地方性节点城镇。重点镇作为中心城区与一般集镇间的梯度接点,对毗邻的一般集镇具有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辐射作用和带动功能。同时考虑到未来交通、通讯的现代化,基层居民点的居民也可直接从较高等的中心地获得相应的服务,对地方性节点城镇的中心地功能要求随之降低。因此,这些重点镇的功能,应以乡镇企业为主体形成有专业特色的地方性工业集聚的据点城镇和片区服务、管理中心。另外,各重点镇在空问布局上,力求形态各异、特点鲜明,以形成上海滨海地区城市带的风貌特色,提高视觉效果,增强滨海地区的城市品位和吸引力。

结合上海市“一城九镇”的总体部署,及经过必要的乡镇撤并和空间重组,上海滨海地区将形成4个人口规模在5万人左右的重点镇,其中周康新镇、奉城新镇和枫泾镇为综合型城镇,主要发展工业、商贸、房地产业;奉新镇(即海湾旅游区)为专业型城镇,主要发展旅游度假和以高级别墅为主体的房地产业。

3.4一般镇

一般镇是组成上海滨海地区城市体系的最低层次,是镇域内的经济、行政中心。与重点镇相比,一般镇规模较小,职能相对简单,主要作为农村工业化的集聚地和农村地区的服务中心。一方面通过建立工业小区的形式吸引周围村落的工业向镇区集中;另一方面为周围农村提供日常的生活服务职能,主要起到提高农村居民居住和生活质量的作用。在城镇发展战略上应注重商业、服务、文化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形成具有现代气息的田园集镇风光。

上海市杭州湾北岸滨海地区共有14个一般镇,分别是:兴塔镇、朱泾镇、新农镇、松隐镇、亭林镇、庄行镇、光明镇、青村镇、塘外镇、四团镇、大团镇、三墩镇、黄路镇和东海镇等。

4.上海滨海地区城市化空间发展战略模式

城市化空间发展模式主要有点轴开发、梯度转移和网络开发等模式。根据滨海地区空间开发的一般规律,并紧密结合上海滨海地区经济社会的现状特征,综合分析其发展条件与发展态势,上海滨海地区城市化空间发展采用以点轴开发模式为主的“节点——发展轴”的综合开发模式。点轴开发模式能使经济集聚效果得到较充分的发挥;能够充分发挥各“增长极”的带动作用,实现地区之间、城镇之间的专业分工与协作,形成有机联系的地域经济网络,提高社会整体经济效益。在点轴开发的基础上,形成“节点——发展轴”式的整体网络开发体系的综合模式,建立一组多层次、多目标、多功能的增长开发系统,由“点”连“轴”及面,联“点”成“带”结“网”,实现点、轴、面最佳开发和空间结构优化,促进港口经济的成长和滨海地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目前,上海滨海地区已经形成发展轴线的框架雏形,一条是沿着亭枫公路、南奉公路和川南奉公路的交通轴线发展,连接康桥工业区、惠南镇、上海综合工业区与南桥镇等“节点”,另一条是沿着新奉公路、柘奉公路和沪杭公路的发展轴线,连接上海综合工业区、上海化学工业区、金山嘴工业区和金山卫镇等“节点”。这两大交通轴线在滨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滨海地区两大主要发展轴。将来在继续发展壮大这两大轴线的基础上。主要建设连接一级增长极——海港城与其他各个增长极的交通轴线,形成以海港中心城为扇形辐射顶部的快速、便捷交通网络,加强海港城的港口集疏运功能。同时,培育沿着联系海港城与其他各增长节点的交通干道的滨海地区新的经济发展轴。这样,由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线以及电力、电讯、信息高速公路等构成的发展轴把滨海地区各级增长节点联系起来,形成整体网络开发模式。根据“节点——发展轴”的整体网络开发模式的要求,在“增长极”与“发展轴”之间必须穿插布置由第一产业、旅游休闲地带、防护林带、楔形绿地等用地共同组成的城市带的“网眼”。这些“网眼”的布置不仅可以改善滨海地区的生态环境,是滨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且还可以创造良好海滨旅游胜地,发挥滨海地区作为城市生态旅游与休憩的重要功能。上海滨海地区的“网眼”布局以点、线、面相结合形式进行,点状“网眼”分别为南汇的滨海旅游度假区、奉贤的绿海湾旅游度假以及金山的金山三岛自然生态旅游区;线状“网眼”主要指沿交通线布置的绿轴和沿海岸线布置的绿化带以及各工业园区的生产防护绿化带;面状“网眼”由滨海地区各农场组成,包括东海农场、五四农场、燎原农场和星火农场。点状“网眼”主要开发旅游休闲功能,为滨海地区乃至整个上海大都市提供良好的旅游、休闲娱乐的场所;线状“网眼”为保护和改善生产、生活的环境发挥重要作用;面状“网眼”主要发展都市型农业、生态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为城市带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点、线、面相结合的“网眼”体系与各“增长节点”、“发展轴”错综交织,共同构成上海滨海地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的生态型城市带。

杭州湾(Hangzhou Bay,Hongzhou Wan)底形态自湾口至乍浦地势平坦;从乍浦起,以0.1~2‰的坡度向西抬升,在钱塘江河口段形成巨大的沙坎。杭州湾北岸为长江三角洲南缘,沿岸深槽发育;南岸为宁绍平原,沿岸滩地宽广。湾底的地貌形态和海湾的喇叭形特征,使这里常出现涌潮或暴涨潮。杭州湾以海宁潮(钱江潮)著称,是中国沿海潮差最大的海湾,历史上最大潮差曾达8.93米(澉浦)。湾外为舟山群岛。

相关要点总结:

13269952501: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衡面答:天时:农历八月十八,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引力最大。地利:杭州湾呈喇叭形,口大肚小。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潮水易进难退。钱塘江河道自澉浦以西,急剧变窄抬高,致使河床的容量突然缩小,滩高水浅,大量潮水拥挤入狭浅的河道,潮头受到阻碍...

13269952501:...杭州湾沿岸风暴潮频发并导致灾情严重的原因( ) ①地理位置特殊,受台 ...
衡面答:D 试题分析:风暴潮灾情可以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杭州湾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间位置,湾口呈喇叭口朝向太平洋,沿岸地势低平、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又经常受台风的影响。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杭州湾沿岸风暴潮频发并导致灾情严重的原因。

13269952501:乍浦港的地理位置
衡面答:乍浦港即嘉兴港,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北侧,是浙江北部的出海口和海上对外贸易口岸,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也是杭州湾北岸制造业基地的核心区域。具有良好的深水岸线和港口条件,已建成集装箱、散杂货、液体化工等各类码头万吨级泊位12个,千吨级泊位7个。集疏运条件便利,和上海、杭州、宁波相距均在100公里...

13269952501:杭州湾跨海大桥海天一洲介绍?
衡面答:“海天一洲”整体建筑蓝白相间,占地120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高24米的6层钢结构,通过长约42米的栈桥与观光塔相连。观光塔高145.6米,共18层,电梯可直通16层的滨海观光廊。地理位置杭州湾跨海大桥是沈海高速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是连接未来第六个国际级都市圈的核心枢纽。海天一洲位于大桥南航道桥...

13269952501:杭州主要经过的河流有哪些?
衡面答:杭州有着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环境。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水库占8%,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和以大涌潮闻名的钱塘江穿过。杭州,简称“杭”,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环杭州湾大湾区核心城市、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沪嘉...

13269952501: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衡面答:简介 钱塘江大潮,也称海宁潮,是浙江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世界著名涌潮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天文大潮之一。国际地理学界将钱塘江与南美亚马逊河、南亚恒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钱江观潮位于杭州东北45公里海宁盐官镇,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

13269952501:杭州属于什么地理位置
衡面答:杭州市位于浙江省北部,东临杭州湾,省内最大河流钱塘江从西南向东北方向流经全市大部分地区。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与绍兴、金华、衢州、黄山(安徽)、宣城(安徽)、湖州、嘉兴等地级市相邻。土地总面积16,596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坐标为东经118°21′-120°30′,北纬29°11′-30°33′。市中心地理...

13269952501:乍浦港详细资料大全
衡面答:乍浦港即东方大港,最早由孙中山提出,地处杭州湾北岸,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上海西南的杭州湾北岸,浙江省平湖县乍浦镇附近,至上海吴淞约110海里,至镇海约60海里。1986年12月起在乍浦原炮台旧址一带抛石围堤建现代化海港。第一期工程投资7300万元,建有一个海轮码头和一个内河港区。一条栈桥长1150米,码头平台长252米,宽...

13269952501:杭州的经纬度?
衡面答:【主回答】地理坐标为坐标为东经118°21′-120°30′,北纬29°11′-30°33′。市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0°12′,北纬30°16′。【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