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路线观察的编录要求 地质编录的详细说明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野外观察内容和收集资料的编录形式包括野外记录、地质素描和地质摄影等。

常规野外记录簿的使用要求和记录内容如下(图4-4):

1)野外记录簿的右页做文字描述,记录内容包括工作日期、观察路线的编号及路线起讫点和经由点;观察点编号、位置、坐标(含GPS数据)、点性、露头状况、观察内容和各种测量数据、标本和样品编号等。观察点及样品编号等应按统一要求进行记录和编录。左页厘米纸画各种素描图。

2)每本记录簿都应在封面上粘贴编录标签,并编制内容目录。

3)对观察点和观察线上所见到的全部客观地质现象,原则上要进行仔细而全面的记录。文字记录要准确、真实,切忌概念含混、词不达意。

4)记录时必须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对重要的地质内容或首次观察的地质现象要详细描绘其主要特征;对一般的或多次见到的地质现象则可以简略述之,着重记录其在不同区段的特殊性或差异性。

5)文字描述应当系统性,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条理分明、前后连贯。对路线上的连续观察内容应将空间上的相互关系描述清楚。

6)野外记录簿中应记述观察者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判断、综合归纳和每条路线的小结,以便及时总结规律、发现问题、深化认识。但在文字上应有明确说明,使资料利用者或验收者能一目了然地区分哪些是第一手资料,哪些是观察者的分析结果。

7)文字记录中使用的地质术语应当符合通用惯例,有关专业名词应严格符合其定义或含义。使用省略语或代号应符合规范标准要求且全队统一,并前后一致。

8)两观察点之间应有前进方向、距离和地质观察记录。

图4-4 野外记录内容及格式

地质素描是野外地质编录的另一重要形式。野外记录簿左页的方格纸就是用来进行地质素描(详介在后)或制作信手剖面图所用的。地质人员要有随时随地画信手剖面(图4-5)和进行地质素描的习惯。素描应有主体,突出重点;素描线条要简洁,与素描主题无关的景物应当尽量简化,但切忌凭主观意图取舍地质内容。按一般要求,一本野外记录簿中1/4的页码应附有素描图或地质照片。

地质摄影比素描图更为真实准确,所以也是地质编录的重要手段。尤其是现代新技术的发展,使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已被广泛应用于野外工作而获得更多的地质信息。但因受各种景物的干扰,图像上往往会出现地质主题不鲜明的缺陷,常需要素描图给予补充。在野外记录簿或专门登记表中也应按要求对每张地质照片和各类数码图像进行详细编录。

图4-5 野外信手剖面



地质编录的详细说明~

是完成任何比例尺的地质调查任务的基本手段,包括地质剖面编录、地质路线和地质观察点编录。沿着某一个方向把具有一定深度的切面(断面)的地质体和地质现象表示在图上,称为地质剖面图。对地质剖面上所显示出的地质体和地质现象进行的观察和记录,即为地质剖面编录。在野外实地测量编制地质剖面图时,一般要选择地层出露比较完整、能基本反映填图区内地质体的主要地质特征、具有代表性的路线和区域。通过实地测制地质剖面,划分地层分层界线,确定填图单位;进行详细的岩性描述,系统地采集岩石、矿物标本;测量地质体的产状;在未变质和浅变质地层中寻找和采集化石;并根据填图任务的要求采集有关的分析测试样品。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进行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测量。在地质填图中,需选择合理的路线和控制点进行系统的野外地质观察。地质路线和地质观察点编录内容有:标定观察路线和观察点的位置,观察、描述露头地质和地貌,测量地质体的产状要素以及其他构造要素,采集 标本和样品,追索和填绘地质界线,画信手剖面图和地质素描图以及摄影等。地质观察点的作用是准确地控制地质界线或地质要素的空间位置,使原始的文、图资料与实地位置相符合。地质路线和地质观察点的编录形式,除传统的野外记录本编录方式外,为便于野外资料和数据的电子计算机处理,还有采用记录卡片的形式,即把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用预定的符号或代码标在特制的卡片上。 又称样品编录,在地质勘探工作中对采集的各类样品所做的编录。在地质调查过程中,为了了解和解决有关的地质、矿产及其他工程技术问题,需对岩层、岩体、岩石、矿石、矿物、水点,土壤和松散沉积物等采集适量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和测试鉴定,以取得必要的原始数据和资料。采样(取样)编录工作包括:对采样地点的观察、描述和编制采样平面图;按样品种类进行统一编号登记;对样品加工过程的记录和检查;对各类样品的分析、测试与鉴定结果进行整理、登记和检查。

在野外工作过程中,应将观察到的各种地质现象准确、清楚、系统地记录在专用的野外记录簿(简称野簿)上。野外记录是地质人员最宝贵的原始资料,是野外地质工作的成果,也是地质工作一切结论的基础。野外记录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地质工作的质量,反映了地质人员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因此,要求记录认真、态度严谨、格式通用、术语准确、字迹清楚。野外记录内容包括文字和图件两部分。
(一)文字记录
在野外把所观察到的地质内容按一定规格用铅笔(2H)记录在野簿的右页上。野簿记录除自己看以外,还要供他人查阅,是一个地区最原始的地质资料,这完全不同于上课笔记或读书笔记。为便于大家都能看懂记录,除文字清晰外,还要按一定格式记录(图3-8),记录项目有日期、星期、天气情况、地点、观察路线及编号、路线的起讫和经由地点、任务、人员、使用的地形图编号、观察点号、位置、意义、观察内容、各种测量数据、样品编号、照片编号、路线小结等。其中,路线号、点号、样品号、照片号等应做到统一、顺序编录。
对文字记录特作如下要求:
1)文字记录必须在野外当时完成,不能在室内想像或追忆记录。记录内容必须是自己观察到的地质现象,绝对不允许抄别人野簿的内容。
2)记录要认真,文字清晰,条理清楚,格式正确。
3)只能用铅笔(最好是2H),不能用其他笔记录。
4)记错的地方可用铅笔删掉或改正,不能用橡皮擦掉重写,更不允许撕掉废页。上交野簿时,页码要齐全,不能缺失。
5)野簿是专供记录野外地质现象之用,除记录与地质有关的内容外,不得记录任何其他内容。

图3-8 野簿文字记录格式示意图

6)野簿用毕(工作结束),上交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保管,不能遗失。如果遗失必须马上报告老师或主管单位。
7)记录产状要素,要另起一行,并用一定的符号表示,如面状地质要素产状表示为:200°∠25°。
(二)图件记录
各种地质信手剖面图、地质素描图等绘在野簿的左页(厘米纸)上,是为了配合文字记录而进行的。在野外,有些现象用文字较难表达清楚,为了更清晰、更形象地把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表示出来,可采用图示来表示其内容。图示能起到简洁、直观、明了、形象地说明地质内容的作用,使读者能较快地、正确地理解记录者所表示的内容,建立空间概念,这些特点都优于文字记录.有时也优于照片。图件的类型有多种,可根据需要绘制不同的图件。一年级地质认识实习常用的有:①地质素描剖面图;②平面示意图;③地质信手剖面图 无论何种图件,它们都必须具备以下内容:图名、比例尺、方位、图例及所表示的地质内容等5个部分,它们相对位置的关系见图3-9,图例也可以放在比例尺与图名之间。作图要求图面内容正确、结构合理、线条均匀、清晰,整洁美观等(见图2-4,图4-5,图4-9)。

图3-9 地质图件各项内容相对位置图

1)素描图:是把典型且重要的地质内容形象、真实地描绘出来的图件。地质素描图类似于照相,但又不同于照相,照相是纯直观的反映,不分主次,而地质素描图则可突出重点,去掉一些次要的部分或干扰因素,观察者可以根据需要取舍,使图面简洁、明了、形象,如图2.4。作图的步骤是:①选取地质内容;②确定素描图的方位;③根据要求确定比例尺;④按实际的相对位置勾画地质内容;⑤标出图名、图例等。
2)平面示意图:是把地质现象垂直投影到水平面而绘制的图件。在平面图上表示地质内容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图4-5。作法是:①选取图面范围(按要表示的地质内容确定);②选定比例尺;③勾画地质界线;④标出方位、图名、图例、地物名称等。
3)地质信手剖面图:是把在某一条路线上所观察到的地层、构造及地层接触关系等地质现象实事求是地反映在地形剖面图上的图件,如图4-9。由于地质内容的相对位置是目估或步测的,而不是实测的,故称信手剖面图。但图中所反映的地质现象必须是正确、真实的.不可虚构。可以简化复杂的地质现象,把主体内容表示出来,删去次要的内容,使图面更清晰。作法是:①确定剖面线(基线)方位,一般要求与地层走向线或地质构造线垂直;②确定比例尺,根据实际剖面的长度,选取适当的比例尺,以便绘出的剖面图不至于过长或过短,同时又能满足表示各种地质内容的需要,使图面美观;③按选取的剖面方位和比例尺勾绘地形轮廓(地形线),可根据地形图上的等高线和剖面线的交点分别按高程及水平距离投影到方格纸(野簿的左页)上,然后把各相邻点按地形实际情况连接起来,即成地形线(地形剖面);④将各项地质内容按要求所划分的单元及产状用量角器量出,投在地形剖面(地形线)上相应点的位置(即地质界线与地形线的交点),画地质界线的产状必须用量角器量,如某一地质界线的产状为270°∠60°;⑤用各种通用的花纹和代号表示各项地质内容;⑥标出图名、图例、比例尺、剖面方位及剖面上的地物名称。
(三)室内整理
在野外记录的内容(文字、图件等)回到室内要进行整理。原则上文字不能改动,只是由于下雨等种种原因,未来得及记录的内容,回到室内可以根据当天采回的标本或回忆加以补充,或者一些记错的内容加以改正,但必须加上“补充”或“批注”等字样,以免和野外记录相混淆。野簿上的图件要清绘、上墨,方法是用绘图笔沿着野外用铅笔画好的线条逐一上墨,补充未完成的内容,如图例、图名等。

相关要点总结:

18026845440:路线地质观测的记录方法
游法答:野外观测记录内容包括工作日期、天气、工作地点、观测路线(路线顺序号及路线经由的地理名称)、观测点号(顺序号,一般为数字前加点性代号,如D5、G10等)、点位(坐标位置和地理位置)、点性(地层分界点、构造点等,并评述露头情况)、观测内容描述、点间的沿途观测描述(从本点至下点沿途观测到的所...

18026845440:路线地质的观察程序及编录要求
游法答:路线地质观察中,必须勤追索敲打、勤观察思考、勤记录勾画,保持旺盛的探索精神。对点上及点间的任何地质现象,原则上均应全面观察、记录。做到术语准确、概念清楚,文字简明扼要、层次分明,空间位置明确。要勤于思索,注意分析地质现象之间的联系,不断提高路线观察的予见性。对实际现象持客观态度,不能任意...

18026845440:野外记录格式及要求
游法答:其中,路线号、点号、样品号、照片号等应做到统一、顺序编录。对文字记录特作如下要求:1)文字记录必须在野外当时完成,不能在室内想像或追忆记录。记录内容必须是自己观察到的地质现象,绝对不允许抄别人野簿的内容。2)记录要认真,文字清晰,条理清楚,格式正确。3)只能用铅笔(最好是2H),不能用...

18026845440:野外记录格式及要求
游法答:其中,路线号、点号、样品号、照片号等应做到统一、顺序编录。对文字记录特作如下要求:1)文字记录必须在野外当时完成,不能在室内想像或追忆记录。记录内容必须是自己观察到的地质现象,绝对不允许抄别人野簿的内容。2)记录要认真,文字清晰,条理清楚,格式正确。3)只能用铅笔(最好是2H),不能用...

18026845440:观测路线(点)及主干观测路线的布置与标定
游法答:2.一般观察路线 它布置在植被异常发育,露头不连续的地段。记录程度可以允许有不同的要求。上述两种观察路线的具体布置,可灵活的根据工作区的地形、通行条件、露头出露等情况,因地制宜的布置。既要符合区调规范的填图精度要求(1:5万区调地质调查路线间距为500m,也可放宽至800~1000m),又能有效地...

18026845440:观察线、点的布置原则和方法
游法答:路线平均密度必须遵守规范要求。但测区不同部位的路线密度分布则应根据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矿化远景以及航空相片解释程度等而疏密有别。(2)地质观察点的布置原则及定位方法。观察点按其性质可分地质界线点、构造点、矿产点、水文点、地貌点等。观察点的作用是准确控制地质体空间位置;使原始资料编录条...

18026845440:观测路线(点)调查的内容与记录描述
游法答:(二)填图观测路线(点)记录描述的技术要求 野外路线观察记录是第一性的原始资料,是开展综合研究、编写地质报告的重要基础资料。对于地质路线观察记录应首先保证其客观性,同时还应注意记录的完整性、连续性、统一性和直观性。现介绍如下: 1.观察记录的客观性 在野外应如实地将观察到的各种地质现象和测量数据记录下来,...

18026845440:野外记录
游法答:其中,路线号、点号、样品号、照片号等应做到统一、顺序编录。对文字记录特作如下要求:1)文字记录必须在野外观察时完成,不能在室内想象或追忆记录。记录内容应与野外地质现象一致,必须是自己观察到的地质现象。2)记录要认真,文字清晰,条理清楚,格式正确。3)只能用铅笔(最好是2H),不能用其他笔...

18026845440:野外地质观测路线布设
游法答:一般要求踏勘路线观测内容基本上应满足测区区域地质填图路线的要求,但在设计编写前,由于填图单位尚未正式确定,因此不宜过多布置此类野外地质观测路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工作。2.系统观测路线 此阶段路线布设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区域地质填图最终成果的质量。要求路线必须全面控制测区所有地质体和重要构造...

18026845440:观察点的布置和标测
游法答:(1)观察点的布置 在野外路线观察过程中需要及时标定观察点,其作用在于准确地控制地质界线或地质要素的空间位置;使原始资料编录条理化、系统化;控制各种地质资料的联系以及文、图资料与实地位置的符合;便于原始资料的整理、查阅和检验工作质量。观察点的布置以能有效地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要素为原则。...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