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老子》四章原文及注释 老子第四章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老子的《道德经》四章原文及注释如下:

原文: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注释:

1、冲:通盅(chong),器物虚空,比喻空虚。

2、有弗盈:有,通又。盈:满,引申为尽。

3、渊:深远。呵(a):语助词,表示停顿。

4、宗:祖宗,祖先。

5、锉其兑:锉(cuo):消磨,折去。兑(rui):通锐,锐利、锋利。锉其锐:消磨掉它的锐气。

6、解其纷:消解掉它的纠纷。

7、和其光:调和隐蔽它的光芒。

8、同其尘:把自己混同于尘俗。以上四个“其”字,都是说的道本身的属性。

9、湛(zhan):沉没,引申为隐约的意思。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古书中“浮沉”的“沉”多写作“湛”。“湛”、“沉”古代读音相同。这里用来形容“道”隐没于冥暗之中,不见形迹。

10、似或存:似乎存在。连同上文“湛呵”,形容“道”若无若存。参见第十四章“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等句,理解其意。

11、象:似。



老子第四章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老子四章》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翻译: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
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踮着脚跟的人站不牢,跨步行的人走不远,(就好像)自逞己见的人反而不能明理,自以为是的人反而得不到彰显,自我炫耀功劳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
用道的观点来看,是吃剩下的食物或身体上的肉瘤,人们常常厌恶这些。所以有道的人不居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境地。
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战胜别人的人有劲儿,战胜自己的人刚强。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人。确定不移、竭力实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合适位置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
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老子》四章原文翻译
  [原文]
  道冲①,而用之有弗盈也②。渊呵③!似万物之宗④。锉其兑⑤,解其纷⑥,和其光⑦,同其尘⑧。湛呵⑨!似或存⑩。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⑾。
  [译文]
  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注释]
  ①冲:通盅(chong),器物虚空,比喻空虚。
  ②有弗盈:有,通又。盈:满,引申为尽。
  ③渊:深远。呵(a):语助词,表示停顿。
  ④宗:祖宗,祖先。
  ⑤锉其兑:锉(cuo):消磨,折去。兑(rui):通锐,锐利、锋利。锉其锐:消磨掉它的锐气。
  ⑥解其纷:消解掉它的纠纷。
  ⑦和其光:调和隐蔽它的光芒。
  ⑧同其尘:把自己混同于尘俗。以上四个“其”字,都是说的道本身的属性。
  ⑨湛(zhan):沉没,引申为隐约的意思。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古书中“浮沉”的“沉”多写作“湛”。“湛”、“沉”古代读音相同。这里用来形容“道”隐没于冥暗之中,不见形迹。
  ⑩似或存:似乎存在。连同上文“湛呵”,形容“道”若无若存。参见第十四章“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等句,理解其意。
  ⑾象:似。

相关要点总结:

18499169271:老子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单沿答:《老子》共八十一章。翻译注释第一章。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译文】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可以叫得出来的名,就不是...

18499169271:《道德经全文及译文》作者:老子TXT下载
单沿答:在这一章里,老子重点介绍了他的哲学范畴——“道”。道的属性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这是早已存在的一个问题,自古及今,它引起许多学者的浓厚兴趣。在历史上,韩非子生活的时代距离老子比较近,而且他是第一个为《道德经》作注的学者。关于什么是道,在《解老》中,韩非子这样说:“道者,万物之所(以)然也。万理...

18499169271:道德经的译文?
单沿答:在这一章里,老子重点介绍了他的哲学范畴——“道”。道的属性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这是早已存在的一个问题,自古及今,它引起许多学者的浓厚兴趣。在历史上,韩非子生活的时代距离老子比较近,而且他是第一个为《道德经》作注的学者。关于什么是道,在《解老》中,韩非子这样说:“道者,万物之所...

18499169271:老子韩非列传的文言文注释
单沿答:语见《论语·卫灵公》。③无为自化,清静自正:语本《老子》:“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王弼注本《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七章,魏源《老子本义...③食(sì,四):喂养。④衣以文绣: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衣,穿、披。⑤大庙:太庙,即宗庙。大,同“太”。⑥孤豚:小猪。《索隐》:“孤者,小也,...

18499169271:道德经第一章的原文及翻译
单沿答:《道德经·第一章》 》注释:①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第二个“道”是动词。指解说、表述的意思,犹言“说得出”。②恒:一般的,普通的。③第一个“名”是名词,指“道”...

18499169271:《老子》原文及翻译
单沿答:《老子》原文及翻译如下:第八章[原文]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居,善地;心,善渊④;与,善仁⑤;言,善信;政,善治⑥;事,善能;动,善时⑦。夫唯不争,故无尤⑧。[译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

18499169271:老子第一、二章(节选)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单沿答:一章 在这一章里,老子重点介绍了他的哲学范畴——“道”。道的属性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这是早已存在的一个问题,自古及今,它引起许多学者的浓厚兴趣。在历史上,韩非子生活的时代距离老子比较近,而且他是第一个为《道德经》作注的学者。关于什么是道,在《解老》中,韩非子这样说:“道者,...

18499169271:求老子《道德经》带注释的全文
单沿答:2017-02-17 求道德经 全文及注释 (译文) txt 1 2017-03-25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6 2010-12-04 跪求:《道德经》全文,尽量带注释。 2 2014-04-18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68 2007-03-20 求道德经原文及译文 116 2014-12-03 《道德经》全文的解释谁有啊?求 1 2012-06-04 老子《道德经》全...

18499169271:天之道,其犹张弓与全文翻译是什么?
单沿答:出自:春秋老子《道德经》 第77卷 词句注释:[1]抑:压低。[2]人之道:大自然的法则。3]不恃:不自恃功高。[4]见贤:被赞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高了压低它,低了抬高它。抑,往下压,压低。之,代词,分别代指“高者”“下者”。下,低。举,向上抬,抬高。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

18499169271:《先秦散文·老子·小国寡民章(原第八十章)》原文鉴赏
单沿答:《先秦散文·老子·小国寡民章(原第八十章)》原文鉴赏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①,使民重死而不远徙②。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③,无所陈之④。使民复结绳而用之⑤。甘其食⑥,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注释】 ①什伯之器:...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