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库藏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原则 实物地质资料馆藏工作内容与基本要求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不同的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其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要求和筛选方法不同,但筛选原则和筛选条件相同或相似。

各实物地质资料馆筛选出的无疑是那些具有重要保管意义和开发利用价值的实物地质资料,这些实物地质资料的共同特点是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特殊性和系统性。

代表性和典型性主要指的是代表地质科学理论与重要学说观点的典型实物地质资料;反映不同区域地质条件与重大地质现象或地质事件的代表性实物地质资料;反映地质调查、科学研究等重大工作成果和重要发现的代表性实物地质资料。

特殊性指的是,在国内外罕见的地质现象、地质作用、成矿类型、环境标志的代表性实物地质资料;极地考察、登月工作等特殊重大项目的实物地质资料等。

系统性指的是库藏实物地质资料的来源和所代表的方面包括不同地质时期、不同地区或空间、不同学科、不同地质工作类型,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代表某个地区或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面貌的库藏体系。

根据这一共同原则,各馆藏机构根据自己的职能确定筛选依据。例如,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主要筛选收藏下列实物地质资料:

(1)科学钻探、大洋调查、极地考察、航天考察等国家重大地质调查项目和科研项目的实物地质资料。

(2)国家重大工程、标志性建筑的实物地质资料。

(3)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和放射性矿产的实物地质资料。

(4)中央财政安排的项目形成的实物地质资料。

省(市、自治区)实物地质资料馆主要收集本行政区内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实物地质资料。地质工作单位在完成向国家和省(市、自治区)汇交责任外,根据地质勘查和地质科研工作需要,保管本单位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其余的可按照规定的处理方法埋存。



实物地质资料馆藏工作内容与基本要求~

于瑞洋 张业成 等
(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北京 101149)
摘要 总结了实物地质资料馆藏工作内容,并按工作流程对实物地质资料筛选→收集(接收)→验收→整理→图像采集与相关资料数字化→建档→库藏保管→开发利用、综合研究、合作交流及社会服务提出了基本要求。
关键词 实物地质资料;馆藏工作;内容;要求
实物地质资料馆藏工作需要不断研究才能使其科学化、规范化,作为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我们在此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研究,现总结如下。
一、实物地质资料馆藏工作内容与流程
根据实物地质资料(以下简称实物资料)馆藏机构职能和工作任务,可将其工作内容和基本流程概括为:实物资料筛选→收集(接收)→验收→整理→图像采集与相关资料数字化→建档→库藏保管→开发利用、综合研究、合作交流及社会服务(图1)。
二、实物地质资料馆藏工作基本要求
1.实物资料筛选
实物资料筛选是从大量实物资料中根据一定条件挑选符合馆藏要求的实物资料的工作。
实物资料筛选应遵从适度原则:一方面要保证具有重要价值的实物资料被收藏保管;另一方面根据库藏容量和保管能力,制定筛选依据或筛选条件,防止馆藏实物资料过多过滥。

图1 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工作内容与流程图

实物资料应分层次进行筛选,即在全面掌握地质工作进展和实物资料产生、保管状况的基础上,首先根据项目意义和工作地区进行项目筛选:把那些意义重大、成果显著、已经或可能取得突破进展的项目以及那些在空白区域或条件十分艰难地区、难以重复进行工作地区的项目作为重点选择对象;然后在这些项目中,把那些最完整、最具代表性、典型性或特殊性的剖面、钻孔、取样点获取的实物资料作为筛选目标;在确定筛选目标后,再根据实物保存完好程度、相关资料充分程度等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作为汇交或收集对象。
2.实物资料接收或收集
接收是实物资料馆藏机构接管汇交来的实物资料的工作。
汇交和接收是馆藏实物资料的主要来源。按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的规定,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地质调查、地质科研和矿产开发等工作产生的符合馆藏条件的实物资料均应按照规定汇交给实物资料馆藏机构。实物资料汇交人在工作项目完成后,首先向实物资料管理机构提交工作项目实物资料清单,详细列出实物类型、数量及产出条件、保管情况,经实物资料馆藏机构筛选认证后,列出实物资料汇交目录,经实物资料管理机构批准,通知汇交人进行现场整理,汇交给实物资料馆藏机构。
对于需要馆藏而又无法汇交的实物资料,由实物资料馆藏机构通过征收、交换以及实地采集等途径收集。
在接收或收集实物的同时,应接收或收集相关的原始地质资料和成果地质资料。这些相关资料通常包括:取样记录、实物标签、野外记录、素描图、柱状图、剖面图、平面图、实验测试数据、工作报告或论文等。这些相关资料应能充分说明实物资料类型、性状,记载实物资料产生情况与背景条件,反映实物资料保管利用价值。
接收或收集实物资料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对岩(矿)心、样品等进行缩减。对缩减的实物资料,应作详细记录,必要时应照相、制图,记述缩减情况,并归入实物资料档案。
岩(矿)心、标本、样品、光片、薄片以及报告、图件、照片、光盘、磁带等不同形式、不同介质的实物资料应采用不同的装具,各种装具都应使用优良材质,制作牢固;对于特殊性状的实物资料,应使用专门装具,保证安全可靠。
实物资料包装应由专人负责。包装时应将实物按次序排放牢固,各种标记齐全、清晰,避免损坏、混乱。对于具有放射性以及特别松软,或易风化、易挥发、易潮解等特殊性状的实物资料,应采用专门材料和措施进行密封处理,防止实物资料损坏以及实物性状改变,同时还应避免实物的有害成分对人身健康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实物资料运输应由专人负责,根据实物性状和交通条件,采用适宜的运输工具和方式运送实物资料,防止实物资料丢失、损坏以及对人身健康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完成实物资料收集后,应编写工作报告,其主要内容包括:实物资料类型、数量、产生时间、产生地点、产生的工作项目、产生的地质条件、保管及收集情况等。
3.实物资料验收
实物资料验收是对汇交或收集准备入库的实物资料进行查验接收。目的是确保接收的实物资料符合馆藏要求,并便于实物资料利用服务。
实物资料验收工作内容包括:查验接收岩(矿)心、标本、样品、光片(薄片)等实物及相关资料,核实实物资料类型、数量及相关资料是否齐备,签署实物资料验收意见。
实物资料验收的基本要求是:真实;产出流转情况清楚;实物完整,标记清楚;相关资料充分。
实物资料馆藏机构负责实物资料验收。对验收合格的实物资料,馆藏机构应出具验收凭证,对于不合格的实物资料可暂缓验收或不予验收,并出具书面说明或补充修改通知。
4.实物资料整理
实物资料整理是对验收合格,即将入库的实物和相关文本资料、图形图像资料、电子文档等相关资料进行的清洁、整饰、修复、编号、排序、包装(装箱、装盒、装袋、装瓶、装柜)、标识等工作。目的是为实物资料馆藏、扫描、建档、利用等提供基础。
整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有污迹或含有外来混杂物的岩(矿)心、标本等,用清洗或其他方法加以清除;对潮湿的岩屑,采用晾晒或低温烘干方法进行干燥处理;对破损的古生物化石进行拼接修复;对实物及相关资料进行编号、排序;将不同类型实物资料按次序装入箱、盒、袋、瓶、柜等装具中;对于具有特殊性状或对人身健康与环境可能产生危害的实物资料,在放入装具前,加以密封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填写岩(矿)心牌、标签等标识。
实物资料整理的基本要求:实物资料的位置、顺序准确,实物的原始信息真实,实物性状不受歪曲,实物资料装具牢固,标识完整、清晰。
5.实物图像采集与管理
实物图像采集与管理的工作内容是:应用数字化图像采集技术,对实物进行立体扫描或摄像,并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和存储管理,形成以实物立体图像为核心的数字信息,并通过网络系统实现图像信息共享。
实物图像采集与管理的目的:实现实物可视化,为用户提供实物图像及反映实物信息的统计分析数据,减少实物取存搬移,充分保护馆藏实物资料,并为实物资料信息共享提供基础。
实物图像采集的工作程序和基本要求:在图像采集工作前,将岩心等实物摆放整齐,次序、方向准确;检测图像采集设备,选择合适的扫描方式和适当的扫描参数,保证扫描图像质量。
图像采集精度:特别重要层段的岩心,选用600dpi~1200dpi的高分辨率采集岩心图像;重点层段的岩心,选用200dpi~600dpi的较高分辨率采集岩心图像;非重点层段的岩心选用100dpi~200dpi的分辨率采集岩心图像。
每份实物所形成的扫描图像应齐全,不能漏扫,也不能重扫或多扫。扫描形成的图像应最大限度地接近实物外表面特征,并使外表面的各种变化在扫描图像中清晰可见。扫描图像画面应端正、清晰,并尽量使图像文件具有最小处理工作量和内存量。
实物图像处理工作主要包括:图像的拼接、旋转、反转、去污、纠斜、修补、清晰化和光滑处理等。图像处理不能改动或歪曲实物固有信息。实物图像应清晰美观,最大限度与实物原貌一致。
实物图像分析主要针对实物的物理性质。一般包括:结构构造分析、粒度分析、裂隙分析等。
实物图像存储内容必须完整、准确。图像数据管理应便于利用,保证能够在相应图像数据系统中进行浏览和检查;存储图像数据的载体应作详细说明,其保管条件应简便,且数据不易丢失和改动,利于长期保存。应建立图像数据存储载体的档案。
6.实物相关资料数字化
实物相关资料数字化是对实物相关的文字、图件、表格等文件的数字化以及电子文件的制作。目的是配合实物数字化,形成完整的实物资料图文图像系统,进而建立数字化实物资料阅览室,提高实物资料利用率,并有效保护馆藏图文资料,为实物资料信息共享提供基础。
实物资料数字化格式应符合《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的有关规定。利用扫描手段进行数字化时,应遵守《图文地质资料扫描数字化规范》(sZ1999001-2000)。
7.实物资料建档
实物资料建档是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对实物资料进行分类、立卷、编号、编目的工作。
首先确定建档单元。建档单元是档案管理的基本单位,一个单元就是一档。实物资料建档单元的确定,应遵循实物资料产出条件和实物资料属性特征,既要考虑系统性、完整性,又要考虑独立性、特殊性。一个建档单元可包含相互联系的岩(矿)心、岩屑、标本、样品、副样、光片、薄片等实物以及与实物相关的文字、图表和电子文件等。
实物资料编号由三级号码组成:第一级为档号,第二级为实物资料种类号,第三级为件(箱、盒)号。
实物资料立卷工作主要包括:组合案卷、拟写案卷标题、卷内文件排列和编号、填写案卷目录、编写案卷封面和案卷装封。根据一套实物资料形式多样的特点,按不同形式分别组卷:纸质文件卷,岩(矿)心、标本卷,岩屑、样品、副样卷,光片、薄片卷,电子文件卷。
实物资料应建立案卷总目录和明细目录:总目录反映案卷的名称、档号、工作单位、工作地区、工作时间、建档时间、资料构成及数量;明细目录包括资料种类、数量、存放位置等内容。
8.实物资料库藏保管
实物资料保管的基本任务是:采取科学方法和专门措施保护管理实物资料,保证馆藏实物资料安全,防止丢失、损坏,并尽可能保持实物性状,为实物资料利用服务提供保障。
实物资料保管的基本要求:根据实物资料的类型、级别、性状,分库、分区保管存放;特别珍贵以及特别松软或易风化、易潮解、易挥发和具有放射性、易污染等特殊性状的实物资料应采取特殊措施或专门库房进行保管,最大限度保持实物资料性状,并且防止实物资料对人身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对实物资料保管情况应进行定期检查。对于失去保管价值的实物资料,可按规定程序和方法予以清除或更替。建立馆藏实物资料总账和分类账,记录汇总各类馆藏实物资料类型、数量、保管利用情况。
9.实物资料利用服务
实物资料的服务对象包括:政府管理决策、地质调查、科学研究、资源开发以及专业教学、科学普及。
实物资料利用服务途径主要包括检索、查询、参观、观察、取样、测试等。
实物资料馆藏机构应积极主动开展实物资料利用服务工作,不断拓展利用途径和服务领域,研究利用服务技术方法,提高利用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实物资料作用。
在实物资料利用服务中,应按有关规定,保护实物资料秘密,维护实物资料汇交人合法权益,保证馆藏实物资料安全,实现实物资料的可持续利用。
实物资料馆藏机构应按有关标准编制实物资料馆服务指南,及时公布馆藏实物资料目录。进行馆藏实物资料著录,并提供便捷的方法手段,便于用户检索、查询。
实物资料馆服务指南应全面介绍实物资料馆的类型、隶属关系、机构设置、工作概况等基本情况,及时反映馆藏实物资料类型、数量、来源、保管、利用情况等。
实物资料著录应由熟悉实物资料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完成。著录应符合《地质资料档案著录细则》(DA/T23—2000)的有关规定。著录的主要依据是原始编录、样品登记表、岩矿鉴定报告等。
对实物资料档案应进行主题分析和类别判定,然后进行主题标引和分类标引,为实物资料检索提供方便。
实物资料馆藏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检索工具,向客户提供检索服务。检索途径包括资料卡片、微机检索、网络目录检索、光盘目录检索等。
实物资料馆藏机构应设置专门的实物资料阅览室和观察厅,配备必要的阅览和观察设施和设备;有条件的,应建立数字化阅览室。
实物资料馆藏机构应配备实物取样、切片、磨片等设备,向用户提供实物资料取样服务。
实物资料馆藏机构应提供必要的实物资料鉴定和测试设备,为用户服务。实物资料利用者对馆藏实物检测试验后,应将鉴定结果和测试数据提供给实物资料馆藏机构留存,以不断丰富实物资料信息。
实物资料馆藏机构应建立实物资料目录数据库,借此向社会提供方便快捷的实物资料信息服务,方便客户查询利用实物资料,实现信息共享。
Contents and Basic Requirements of Geologicalsample Library Collection
Ruiyang Yu,Yecheng Zhang and others
(National Geologicalsample Center,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Beijing 101149)
Abstract This papersummarizes the contents of geologicalsample collection and puts forward respectively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geologicalsample collection on ba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king programs ranging fromselecting,assembling(accepting),sorting,to image processing,frommaterial digitizing,information archiving,collections preservation,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comprehensivestudy,to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and publicservices.
Key words geologicalsamples;library collection work;contents;requirement

刘凤民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三河 065201)
摘要 根据《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结合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运行实践,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应开展工作包括馆藏体系及收藏规划研究、地质项目工作部署与工作进展信息跟踪、实物地质资料筛选、现场接收、库藏管理、服务利用、综合研究等7个方面。
关键词 馆藏体系 实物筛选 库藏管理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从2008年1月11日起发布实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作为一个全新的业务,将在地质资料馆藏机构陆续展开。具体需要开展哪些业务,如何开展,需要设置什么样的岗位,业务人员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等,是一个需要长期探讨的课题。
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是国家级馆藏机构,从2004年起开始了国家实物库试运行。结合几年的工作实践,初步总结了馆藏机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业务主要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以及工作岗位和人员需求,对于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业务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管理办法》的要求和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实际工作的角度,对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进行了总结和构想。
1 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主要工作内容
《管理办法》第五条明确了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4项基本职责,第一是筛选、采集、验收、整理、保管实物地质资料,第二是建立健全馆藏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利用制度,第三是向社会提供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第四是省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职责。前3条确定了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为了履行职责,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应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1 实物地质资料馆藏体系及收藏规划研究
为什么要开展馆藏体系及收藏规划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理解:
(1)无论什么级别、什么类型的档案馆、资料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服务机构,都有自己的收藏保管范围、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从形式到内容各具特色。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也不例外,各级各类馆藏机构也应准确把握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在国家赋予的基本职责指导下,将收藏目标具体化,逐步完善馆藏体系,实施馆藏规划,完成收藏目标。
(2)实物地质资料是花费巨大投入获得的第一手地质资料,具有重要的保管和利用价值,在国家财力允许的前提下应最大限度的统一保管和提供利用。但是,从另一方面,实物地质资料需要很大的保管成本,从需要和可能、成本和利用效率等综合考虑,不是所有的实物地质资料都能由馆藏机构保管和提供利用。恰恰相反,需要由馆藏机构保管的只是其中的很少一部分。
(3)《管理办法》规定了实物地质资料汇交和保管分工,从体制上划分为国家级馆藏机构、省级馆藏机构、受委托保管单位,同时要求从事地质工作的单位具有保管实物地质资料的义务。
不同级别和类型的馆藏机构具有不同的收藏定位。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应重点收藏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特殊性的实物地质资料,收藏内容包括:①科学钻探、大洋调查、极地考察、航天考察取得的实物地质资料;②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区域实物地质资料,包括具有国国际、全国对比意义的地质剖面,重要地层、古生物、构造和岩浆岩等实物地质资料;③反映重要的、特殊的地质现象的实物地质资料;④具有典型的或特殊类型的矿床的实物地质资料;⑤取得的国外重要实物地质资料。
(4)实物地质资料馆藏体系及收藏规划研究是实物地质资料筛选的需要。《管理办法》针对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特点,明确提出了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筛选。这是实物资料管理有别于成果资料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馆藏机构在收到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后,依据筛选细则确定实物地质资料汇交清单。筛选细则应是与《管理办法》配套的一个重要文件,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总结制定,其主要内容应包括馆藏体系和收藏规划。
(5)明确的馆藏体系及收藏规划利于馆藏机构职能的履行和单位的发展。馆藏体系和馆藏规划是在职能框架下制定的,是单位职能的目标化和功能的具体化。馆藏机构的发展目标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任务。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促进了目标的实现,也就体现了单位职能的发挥。
馆藏体系及收藏规划研究应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馆藏机构服务对象和服务功能;②馆藏机构的收藏范围(区域)及类型(地质);③实物资料收集计划、来源及措施;④近期采集目标与进度安排;⑤实物库规模及布局。
1.2 地质项目工作部署与工作进展信息跟踪
地质项目工作部署与工作进展信息跟踪需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与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地质工作规划和部署,掌握近年安排的地质项目和年内结题项目名录,特别是国家或省安排的专项地质工作。
(2)密切与项目管理单位或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项目成果和进展,了解实物地质资料产生和保存情况,咨询实物地质资料收集建议。
(3)跟踪调研重点地质项目或重要采集对象工作进展,了解项目主要成果、重要发现和重要地质现象。
(4)积极参加地质项目管理工作会、成果汇报会、研讨会等会议,了解国内外地质科学和地质工作方法新进展、新突破、热点问题、重要成果信息。
(5)整合各类信息,进行分析汇总,初步提出实物地质资料收集目标和实施计划,制订工作方案,提出落实措施。
1.3 实物地质资料筛选
实物地质资料筛选是馆藏工作的重点。基础性工作包括:①建立实物地质资料筛选专家库,专家库由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地质专家组成,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②制定筛选原则和依据,保障筛选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筛选依据和原则根据馆藏机构的定位、馆藏体系、库藏容量等制定,应包括3个方面两个层次。
3个方面包括:①库藏需求;②服务需求;③资料类型。
两个层次包括:①项目筛选;②实物筛选。
(1)研究筛选办法与筛选程序,保证筛选技术的适用性、筛选过程的可控性、筛选结果的一致性。
(2)成立筛选委员会,负责实物地质资料筛选日常工作,根据需要从专家库中抽取有关专家,开展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工作。
具体工作包括:①接收并处理汇交人提交的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依据馆藏体系要求和收集的信息,初步拟订汇交意见;②对需汇交实物的地质项目,与项目承担单位联系,就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沟通,对重点项目进行野外考察;③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拟订实物地质资料汇交清单;④现场考察核实实物地质资料汇交清单。
1.4 现场接收
与成果地质资料不同,实物地质资料接收在野外现场进行。《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在下达汇交通知书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到实物地质资料暂时保管地接收、验收汇交人汇交的实物地质资料,验收合格的,出具验收合格单”。根据我们几年的工作实践,实物地质资料的现场接收需要开展下面几项工作:
(1)现场考察实物地质资料的包装和储存情况,落实野外整理的具体方法,包装及运输要求。
(2)根据汇交清单,清点实物数量,检查实物质量,包括实物排列顺序是否正确、实物标识是否清晰准确等。
(3)根据需要,复制实物相关资料,主要包括野外钻探登记表、钻孔柱状图、标本采集登记表、实测地质剖面等。
(4)组织人员对实物地质资料进行整理及包装运输。
(5)野外验收、实物资料野外整理结束后,馆藏机构到现场根据协议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运回馆藏机构。
1.5 库藏管理
库藏管理是馆藏机构的核心工作,其目的和任务是:
(1)通过对各种来源的实物地质资料的核查,保证实物地质资料的数量和质量,办理资料的入库接收手续。
(2)根据技术规范和标准对实物资料进行入库前整理,使资料排列系统有序,便于管理与服务。
(3)将实物地质资料按一定规则入库排架,并进行库房保管条件监控和资料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保障资料安全。
(4)开展库藏实物地质资料统计工作,为资料管理机构提供统计报表,提高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水平,为决策提供依据。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入库验收、整理上架、登记建档、库藏保管、出库入库管理、管理统计等。
1.6 服务利用
实物地质资料服务利用是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目的,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应该向用户提供①资料查询服务,②观察服务,③加工取样服务,④分析测试服务。
要做好服务利用工作需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根据档案资料管理理论和技术方法,结合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和利用特点以及用户查询行为特征,采集实物地质资料特征信息,合理设置检索层次、检索深度和检索点,编制高效检索工具。
(2)加强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开展网络服务研究与开发,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查询手段。
(3)加快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通过网络提供实物资料数字化信息拓展资料内容服务。
(4)建设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配套实验室,为用户提供优良的实验测试环境及可靠的实验测试结果。
1.7 综合研究
依托库藏实物地质资料,根据社会需求,开展综合研究,开发服务产品,指导资料利用。主要开展的工作应包括:①地球科学理论与地质工作研究,②实物地质资料用户需求分析,③实物成果集成,④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政策与技术方法研究。
2 馆藏机构主要业务工作流程
实物地质资料馆藏业务可分为汇交管理、库藏管理、服务利用和综合研究4个方面,其主要工作内容如前所述。虽各工作内容之间有所交叉,工作程序循环交替,但总体工作需要按一定的步骤开展。按照《管理办法》的要求,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有一套明确的程序。简单地讲就是:汇交人上报目录清单→馆藏机构组织筛选→确定汇交清单→下达汇交通知书→野外现场接收→运输入库。根据国家实物资料库近年的工作实践,馆藏机构主要业务工作流程概括如图1。

图1 工作流程

相关要点总结:

15534554304:筛选实物地质资料应考虑的基本条件
史尤答:(2)实物完整,无严重破损残缺,特别是反映重要信息的关键部位应完好。(3)实物性状(外形、结构构造、成分、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等)无严重变化。(4)实物的标识准确清楚。(5)与实物密切相关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能够说明实物来源、产出情况、保管意义等。

15534554304:矿床的筛选
史尤答: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收藏的实物地质资料是全国范围内最为重要的实物地质资料,界定原则为: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特殊性、系统性,能够从某个方面反映中国的地质条件和成矿特征。按照这一原则,矿产类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应从矿种、矿床规模、成因类型、成矿区带等方面综合考虑,初步确定的矿产类实物地质资料筛选依据如下。 1....

15534554304:实物地质资料筛选
史尤答:2.实物选取的原则要求 青藏高原1∶25万区调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工作遵循以下要求:1)根据区调工作所产生的实物资料种类筛选。区调工作所产生的实物资料以标本为主,其筛选也应从标本着手,兼顾其他实物地质资料;对于标本损毁或遗失严重的图幅,筛选则以光、薄片为主,辅以具有保存价值的其他实物地质资料,如...

15534554304:矿产勘查类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原则和方法
史尤答:对这类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原则是尽可能的收藏、保存。只有当实物地质资料采取不完整、配套资料不齐全时才予以放弃。以公司、企业为投资主体的商业性地质工作主要为矿产详查和勘探工作,通过这些工作可以很好地控制矿区构造,查明矿床类型和矿化类型及围岩特征,识别找矿标志。这些工作以获得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

15534554304: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的馆藏资料
史尤答: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收藏的岩心、标本皆为专家按“典型性、代表性、特殊性和系统性”的原则筛选出来的。这里汇集了来自全国范围内不同成矿区(带)、不同成矿类型、不同构造区划、不同变质区(带)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岩心与标本,以及青藏高原(热门地区)的区调标本和大陆深钻(科钻一井)的岩心,...

15534554304:实物的筛选
史尤答:1.岩心的筛选 对于入选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的矿产类实物地质资料来说,包括岩矿心、副样、薄片、光片、标本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钻孔岩矿心。通过矿床筛选,选定要采集的矿床后,每个矿床可能会有几十个、上百个钻孔,这就涉及钻孔的筛选问题。钻孔筛选应以反映矿床的总体地质特征为基本原则,主要从以下几...

15534554304:辽宁省矿产资源勘查实物地质资料分类分级与筛选方法
史尤答:提出了实物地质资料筛选依据和数量控制原则。 关键词 矿产;实物地质资料;分类;分级;筛选方法 2008年国土资源部印发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8号),明确了实物地质资料实行国家级、省级和地质勘查单位“三级”保管体制。为促进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和充分利用,避免重复工作,降低地质工作风险,提高地质资料为...

15534554304:国家级矿产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及其管理意义
史尤答:国家级矿产实物地质资料筛选遵循总的原则是典型性、代表性、特殊性和系统性。 1.矿床的筛选 哪些矿床的实物地质资料可入选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库,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世界级矿床、国家级矿床和区域级矿床 世界级矿床,指在世界上独有的或储量位居世界前列或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矿床。如内蒙古...

15534554304:侵入岩实物地质资料筛选
史尤答:摘要 本文在概要介绍侵入岩研究现状及中国侵入岩时空分布特点基础上,简述了侵入岩在库藏实物系统中的位置,进而对侵入岩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原则、筛选依据、筛选步骤进行了探讨。初步确认侵入岩实物地质资料筛选以典型性、代表性、特殊性为总体原则,明确了筛选工作的切入点和基础,提出了三条基本筛选依据、四个基本工作步骤...

15534554304:实物地质资料筛选方法与工作步骤
史尤答:馆藏机构的筛选工作包括基础性工作和日常具体工作。(1)基础性工作:①建立实物地质资料筛选专家库,专家库由不同专业的地质专家组成,专业涵盖全面、地域覆盖广泛,专家来自研究单位、大专院校、管理机关和基层地质勘查单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②制定筛选原则和依据,保障筛选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筛选依据...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